电商巨头崩塌!高退货频率与全额退款,直播带货变现代人噩梦
发布日期:2025-10-27 12:37 点击次数:75
2024年,这电商圈可算是“巨头崩塌年”了。
6月的时候,拥有500万粉丝、年销售额达到几十亿的女装店“罗拉密码”宣布停播和关闭门店;到了9月,淘宝带货第一人张大奕也关掉了拥有1240万粉丝的店铺,“高凸佳品”的创始人亲自出面帮扶,却还是没能避免停播的命运;11月,年销售额达40亿、估值百亿的美妆品牌“季先知”连同其母公司一同宣告破产。
2024年全年,超过40家线上女装店结束营业,号称“中国女装第一股”的拉夏贝尔也退市清算,连家喻户晓的清洁巨头蓝月亮,都因为押注直播亏掉了十亿。
在更多中小商家倒闭的时候,居然一点声音都没听到。
曾经让人羡慕的电商行业,怎么就变成了“倒闭重灾区”呢?
01.
电商的没落不是一夜之间的事,而是经历了从“流量红利”到“平台抽成”的整个过程,三大因素成为压倒巨头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2015年前后,开淘宝店依旧被认为是快速创业的好选择,当时平台的流量多又便宜,随意上传商品都能赚到钱。
之后,抖音和快手加入了直播带货的战局,整个行业迎来了最黄金的时期。
不过,从2023年起头,流量猛然间大跌,商家倒是不减反增,平台也趁机步入“收割阶段”。
数据显示,85%的中小卖家反映,过去三年流量投入平均上涨了50%,超过七成的商家快亏本了。
到了2024年,全国电商平台在营销上的花费已经突破了3500亿元,比去年多了13%,但网上零售额的增长才只有8.6%。投入1块钱,连8毛的回报都拿不到,真是挺尴尬的局面。
有个女装商家算过账:一场GMV100万的直播,投放广告得花30万,扣掉成本后,净赚不到5万。一旦退货率上升,基本就亏大了。
为了争夺人气,平台开启了“低价拼杀”活动,京东“9.9包邮”、拼多多“自动调价”也都变成了常规操作,商家们不得不加入这场价格大战。
广州某服装市场的店家,把客单价从200元降到100元,结果利润反倒缩水了一半。
直播间新推出的爆款一出,竞争对手当天就买样模仿,第二天还以低于成本价开始预售。平台对低价商品的推荐力度明显增强,老牌商家的订单立刻被抢个精光,退货数量也像雪片一样飘来飘去,库存一下子堆得满满当当。
羽绒服这块儿成了大户,退货率高得吓人,能达到95%。工厂刚赶完货,马上就迎来一大波退货,账期一紧,直接就倒闭了。
就连那些大牌也难免遭殃。蓝月亮拼了不少资金搞直播,试图用价格优惠来提高销量,没想到不仅没赚到钱,反而亏了十亿,品牌的价值也因此受挫。
拉夏贝尔从“中国女装第一股”变成了要破产清算,主要还是因为被低价直播折腾得不行。
到了2023年,中小商家变成了“牺牲品”,大量倒闭成了常态;而到了2024年,平台的目标开始转向大品牌,不管是不是上市公司,只要违规就得重罚,态势变得越来越严厉。
有些商家的商品详情页出现了其他品牌的logo(实际上是拍摄用的道具),结果货款被冻结,提现不了了;还有商家因为一个店铺违规,法人名字底下的所有店铺都被处罚,申诉也没人搭理。
平台的盈利中,实际上藏着不少“罚没收入”。
有电商投资人透露,平台通过垄断流量来控制商家,虽然早期可能赚了钱,但之后会用罚款、提高佣金啥的“回收”。他投资的20多个项目都赔了钱,到了2023年底果断撤了。
02.
如果说流量和价格大战是“慢性病”,那平台规则带来的四大噩梦,可就是直接要了命的“急性病”了,多数商家撑不过三个月就得关门大吉。
运费险变成了“刃口上的剑”,不开的话流量少,开了又让退货率一下子飙上天。
服装这块真是最惨的,过去退货率还在30%-40%,到了直播带货时代,涨到70%-80%,就算表现还不错的类目,也有40%-50%的退货率。
商家发出的货就像“循环快递”一样,一车车送出去,几天后大半又又折腾着退回仓库。
某女装直播间一场下来卖了500万,退货回来才剩下380万,扣除投流广告费、运费险和仓储费,不仅没赚着,还亏了大概10万。
更令人头疼的是退货的库存问题,直播间频繁上新,老款退回后根本卖不出去,只能用五折再清仓,亏得真是心疼不已。
以前还没这么搞,叫“七天无理由退货”,如今有些平台悄悄开始玩“无限期售后”,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有商家遇到过,顾客买了件衣服穿了半年,扣子掉了就来投诉,平台直接弹出“可退货退款”的提示,根本不查是不是质量问题或是正常穿着磨损。
更奇怪的是,就算钱已经到商家账户了,只要客户一提出退货请求,平台就会强行扣款,毫不犹豫。
“仅退款”原本是一项针对生鲜产品的方便消费者的政策,到了2021年,拼多多把它推广到了所有商品类别,之后其他平台也纷纷效仿,结果却变成了商家的 nightmare。
有客户收到货后,以“质量差”为由申请仅退款,平台立刻批准,结果商家一分钱都拿不到;还有人发现商品降价,直接要求差价退还,商家一点都不晓得就被扣钱了。
更吓人的是仅退款的套路。有家湖南的农产品商家遇到过,买家说鸡蛋坏了,可发的竟然是去年拍的照片,平台照样同意退钱,申诉成功率都不到10%。
不过,等到2024年11月以后,情况会有所转变。市场监管总局把六家平台都约谈了一下,到了2025年,各大平台也慢慢调整了规则,把“仅退款”改成让商家和消费者自行协商解决,这样一来,商家算是可以喘口气了。
平台的处罚理由有时候真的太离谱了:发货慢了就罚款,客服五分钟内没答复也要罚,甚至买家主动提供新地址,都可能被认定为“引导线下交易”,轻点的扣保证金,严重的还可能面临关店的风险。
刚刚入行的新商家交了2000元保证金,可是因为没有及时把物流信息更新,结果直接被扣个干干净净,想关店都没办法把钱退回来。
经验丰富的商家就不敢大意了,每天熬两个小时研究规则,生怕出了差错,可还是总会有疏漏。有人调侃说,“做电商比考驾照还累,规则多得像考题一样。”
03.
虽然2024年倒闭潮挺猛,但不是每个人都亏钱。淘宝直播中,有119个直播间的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抖音平台上,超过200万的中小商家通过直播实现了增长。关键在于“有没有核心竞争力”。
整个行业已经出现分化,大部分商家,百分之八十,都在亏本,原因大多是没有稳定的供应链,或者是新手盲目投入流量;剩下的二十百分比盈利的,要么拥有可靠的货源,要么懂得精准引流。
蓝月亮的挫折和“燕归谷”的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者拥有品牌,却缺乏直播供应链,盲目追求低价冲刺,结果亏了十个亿;后者作为生鲜商家,依靠平台免佣政策降低成本,同时打通产地供应链,确保新鲜,2024年的销售额竟然实现了三倍的增长。
第一类就是那些已经建立了供应链的商家,比如拥有实体店或者自己的工厂的企业,直播呢,只是增加一个销售途径,就算直播没啥效果,库存还能靠线下店或者传统电商来处理,压不垮自己。
第二类则是那些明白怎么引流的高手,不是靠砸钱买流量,而是能用低成本锁定真正的目标客户群,做到既省钱又有效。
比方说,有人用短视频讲“服装搭配技巧”来吸引粉丝,直播间的转化率能达到20%,投放广告的投入产出比是15,比别的同行高出三倍。
要想试试的人,可别急着“猛冲猛干”啊,资金控制在2000到3000元就好,不用租办公室,用手机直播也行,而且免费的教程就够上手了,没必要花几千块报培训班。
关键还是别碰货,得找那些能帮忙代发货、退货包退的供应商,把赚签收订单的那份分成拿到手,哪怕赚得少点,也别自己压库存。
有些商家靠这个模式,每个月能赚2万,省得背库存的压力,比那些囤货亏几十万的人稳多了。
从长远打算,得搞私域,把直播间的粉丝都拉到微信上,时不时推推新品,促促复购,这样就不用再靠平台的流量了。
有电商投资人帮白酒品牌搞私域,利润直接翻了一倍,这也是抵挡平台抽成的一个有效招数。
结语:
2024年的破产潮,其实是行业从盲目扩张转向理性调节的一个大洗牌。
曾经凭借流量和低价能赚大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比拼的,是供应链的稳定、产品的品质,以及用户的信赖感。
平台也在转变,从“争夺用户”变成“稳住商家”,免佣金、降低保证金、改善售后服务,都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淘宝直播到2024年,破亿直播间增长了100%,抖音的830个产业带销售额也都超过了亿,说明不是行业不行了,而是那种一夜暴富的赚快钱招数不灵了。
没有供应链和流量能力的朋友,别轻易涉足这行;要是两者差不多,那就先走轻资产的路线试试水;要是两样都具备的话,现在入场也还不算迟。
直播的终究归宿,不是靠一夜暴富,而是像老生意一样,靠积累价值,慢慢赚出钱来。
广东名帅遭嘲讽, 辽宁欲交易之人归队, 北京首钢兜售2米11
不破5日线不慌张?老股民揭秘:真正的高手都这样抓持续性牛股
巴萨迈阿密赛场悬案:泄密交易还是权力游戏?
红二、六军团长征乌蒙金沙江夜渡直指昆明会师之路纪实
击败梅西的迈阿密比想象更难
歼35亮相塞尔维亚 这段渊源背后藏着大棋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