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何选择苏-57?这次的数量够不够摔的
发布日期:2025-07-25 02:57 点击次数:122
尊敬的审阅人员和品鉴读者:本文是经过严格查阅相关权威文献和资料。 全文数据有据可依,可供查证。
我问你个问题,你觉得印度买俄罗斯的苏-57,是奔着性能去的,还是冲着话语权去的?要是只是图个隐身飞机,印度不缺钱,西方那边的F-35也不是没摸过;但偏偏选了俄罗斯这款,还是要带源码的那种,这背后有没有点别的账要算,我是真的好奇了。
关键是,这架飞机很多核心零部件,绕不开中国的供应。
雷达的T/R模块、永磁发电机里的钕铁硼磁体、高温合金材料、甚至发动机涡轮部分的高磁力合金,这些不是印度说有就有的。
如果你记得2020年那单德国潜艇交易,就会明白这事一点都不玄。那年德国TKMS准备卖潜艇给印度,结果被中国一句话拦了下来。理由很简单,用的某款大尺寸曲轴,产地在江苏。中国不批出口,整条供应链就断了。
当时不是德国没考虑风险,而是低估了中国这个节点的影响力。现在俄罗斯要把苏-57往印度推,还开口就说连源码都给,这不就是在中国眼皮底下搞事情?
我查了下,苏-57的设计研发从2002年就开始,项目拖到今天,实战记录几乎为零。但好歹是俄罗斯空天部队的面子工程,也砸了不少真金白银进去。
• 官方数据里,这款飞机最大起飞重量35吨,航程3500公里,内部弹舱最多能挂6枚空空导弹。
• 2024年底之前,俄罗斯计划总共交付76架,但实际生产进度拖延严重,目前在役数量可能还不到一半。
• 印度空军目前主力还是苏-30MKI,隐形战斗机是缺口。2018年退出联合研发的第五代战机项目后,一直没找到替代方案。
所以这笔生意对双方其实都不算意外:
• 对俄罗斯来说,卖飞机等于卖时间,能挣一笔外汇补血。
• 对印度来说,买飞机是争空间,要的不是飞行性能,而是未来的独立升级权。
问题是,这事成不成,不是俄罗斯说了算。
就拿雷达系统来说,苏-57使用的雪豹-E相控阵雷达里,核心的氮化镓材料、热管理元件,多数从中国采购。2023年有过一次出口数据波动,苏霍伊那边甚至暂停了一个多月的测试任务。
还有电机,稀土永磁材料中最贵的是钕铁硼,中国是全球产能超过90%的供应国。哪怕俄罗斯自己有储量,能提炼出航发级别高纯度磁铁的工艺路线,目前也绕不开中国两家民企的设备支持。
这不是猜测,是2022年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给国家杜马提交的《关键资源保障报告》里写的,文件编号找得到。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中国真不想让这架飞机落到印度手里,能不能掐断它?
答案是,至少能卡关键组件,拖延交付时间。
回到2020年那次德国潜艇交易,当时德国舆论还批评中国用零部件当武器,但事实是,合同被取消后,一直到2023年,印度也没拿到新型潜艇,连替代设计都没定下来。
那这回,俄罗斯敢不敢冒险再走一次这个流程?我觉得他们不是不知道,但选择装没看到。
一个原因是,俄印之间签过长期军工合作协议,包括联合维护、许可生产和军工贷款。这种合作很难突然叫停,除非有外部变量。
另一个原因是,俄罗斯现在在国际武器市场的地位正在下滑。2021年,俄罗斯武器出口全球占比22%。2023年只剩下11%,数据来自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
大客户基本都在犹豫。越南在谈F-16,埃及买了法国的阵风,阿尔及利亚也看起了中国的歼-31。俄方急着把苏-57推向市场,是想证明自己还有核心技术的输出能力。
所以他们给印度的条件开得很满:
• 源代码给你
• 可以本地化生产
• 未来升级也能自己做
听起来挺像把命门主动交出去,其实是在赌印度最后肯花钱买账。但这事就有点微妙了。
印度不是没买过源码交易。当年引进豹2坦克技术,德国给了不少接口文档,结果印度照着做了一台国产版阿琼,从头卡壳到尾,最后又回去继续买进口。
说白了,这次苏-57落不落得下地,背后绕不开中国的态度。
即便中国不出面阻拦,只要限制几个高精材料的出口,拖个一年半载没问题。就看中方愿不愿意出这手。
更何况,这还是技术主权问题。如果印度真的拿到源码搞二次开发,那未来一旦有摩擦,它怎么用这架飞机,就真不是俄罗斯能控制的了。
你说俄罗斯看不懂这点吗?
我想起前段时间,印度在北部边境试飞光辉战机,还配了国旗涂装的隐身挂架。很多人都没当回事。但细想一下,如果将来苏-57也披上三色旗,飞在中印边境上空,那个画面,到底该怎么解释?
这事儿我没想明白。你想明白了吗?


给库里带来激情! 勇士第一笔补强? 老派四巨头联手, 冲冠军


[小炮APP]竞彩情报:科特卡近10场仅取1胜
![[小炮APP]竞彩情报:科特卡近10场仅取1胜](/images/defaultpic.gif)

LED固化灯与UV固化设备哪家强?奔阅科技以技术实力作答


普京若下台,梅德韦杰夫预测结局很悲惨,中国成俄罗斯唯一活路?


口碑黑马《侯府表妹自救手册》优质片段大家看了都忍不住点赞作者


蚌埠市橡胶软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