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另一面,惊心动魄!
发布日期:2025-07-17 14:12 点击次数:106
中共:震撼一面!
作者:金一南
从零至一百零一,自十三增至九千六百七十二万零一千。
自1921年起,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至今已走过101载辉煌历程。
在这101年的辉煌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数量从最初的58位同志,已壮大至现今的9671.2万之众!
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政党,更被誉为全球最杰出的创业团队……
这些辉煌成就,无不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正坚定地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然而,在这举世瞩目的背后,中国共产党所展现的另一面,令人读来无不为之震撼与动容!
1
中共淘汰率最高。
初创时期,在沪上石库门深处的陋室之中,又有几人真正看好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呢?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彼时,我国政治舞台上已汇聚了200余个政治党派。中共虽成立,却不过是众多力量中的一员。彼时,每天都有新组织的诞生,也有旧组织的消亡,二者数量相若。
当时,即便那些参与创立该党的同仁,亦未曾料想,共产党竟能在28年后,一举夺取全国政权。
中共成立于风雨中。
那时,党组织尚如一个瘦小的孩童,关于这孩童能茁壮成长至何等高度,众人心存疑虑。
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即遇问题。
1922年,陈公博退党。1923年,李达退党。1924年,李汉俊退党。1924年,周佛海退党。1927年,包惠僧退党。1930年,刘仁静被开除出党。1938年,张国焘被开除出党。
在13位代表中,有7人自行离场或被党组织除名,其中陈公博与周佛海沦为汉奸,抗战胜利后,两人均被国民政府依法判处死刑。
针对这七位个体,我提出了一个设想:若历史走向可以预知,他们是否还会陷入如此不明智的决策?
自若能预见历史的抉择,他们必定不会采取此等行动。
28年后实现全国统治,难道还需沦为汉奸之列?又何必成为军统特务呢?
命运多舛,未来充满未知,我如此抉择了人生的航向。
在这13位英雄中,王尽美于1925年英勇就义,邓恩铭于1931年壮烈牺牲,何叔衡于1935年捐躯沙场,陈潭秋则于1943年英勇献身。
自始至终,仅两位伟人身影并行:毛泽东,董必武!
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乃是世界政党史上罕见的严酷考验。党内领导层,如同割下的韭菜,一茬接着一茬,接连遭受敌人的无情剿灭。
周恩来曾深有感触地感叹:“敌人仅需三五分钟便可轻易抹杀我们的领袖,而我们却难以在三五年间培育出他们的继任者。”
在全球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政党曾经历过如中共一般严酷如炼狱般的磨砺与考验。
1927年,大革命遭受重创,蒋介石随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这场血雨腥风中,共产党人惨遭杀害,尸横原野,血流成河。李大钊、罗亦农、赵世炎、陈延年、李启汉、萧楚女、邓培、向警予、熊雄、夏明翰、陈乔年、张太雷等众多革命领导人均不幸遇难。
在残酷的白色恐怖笼罩之下,组织遭受重创,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失去了联络,众多迷茫和动摇者纷纷选择脱离党组织。更有甚者,在报纸上公然刊登反共启事,甚至公开指认并捉拿、搜捕自己的同志。
随着中国革命的辉煌胜利,党的后续领导者无一不是在无数英勇牺牲者中幸存下来的幸存者。
意志由严酷环境塑造。
这样的严苛与危险之境,实难以设想,即便是苏俄亦难与我们匹敌。
列宁两次遭受逮捕并被流放,托洛茨基亦两次身陷囹圄,同样被流放。布哈林则三次被捕,遭遇了长达三次的流放生涯。加米涅夫更是被判为终身流放,而斯大林的遭遇更是悲壮,他总共经历了七次被捕与流放的磨难。
在蒋介石的政治辞藻里,并无“流放”一语,他惯用的表述是“见电立决”、“斩立决”以及“立决”。
正因中国革命的残酷性,犹如大浪淘沙,淘汰率之高,堪称一绝。
当时,背叛者众多。
中央一号向忠发被捕变节。顾顺章被捕叛变,曾是中共特科负责人。上海中央局的领导李竹声与盛忠亮不幸被捕,随即变节。中共军区参谋长龚楚叛变…… 宋清泉,闽赣分区司令员。孔荷宠,红十六军军长。赣粤分区参谋长向湘林陈洪时为湘赣省委书记。闽赣分区主任彭祐。闽浙赣省委书记曾洪易。红十军副军长倪宝树闽北分区司令员李德胜杨世珠等,瑞金红军游击司令部政委。统统当了叛徒!
中共淘汰筛选自高层领导始。
个别共产党员过于追求现实,以至于彻底放弃了理想,直至最终将自己推向了深渊。
张申府是实例。
中共建党初期,“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声名显赫。若论第三位至关重要的领导人,非张申府莫属。
张申府,身为北大教授,曾是李大钊的得力助手,与李大钊携手创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他助力夫人刘清扬踏入中共之门,成为党内的首位女党员,并成功推荐周恩来加入党组织。
历史地位至关重要。
张申府与毛泽东曾有着深刻的交往,彼时的毛泽东尚且只是北大图书馆的一名图书管理员,身份属于临时工。
执行此项任务需制作图书卡片,其中毛泽东的字迹挥洒自如,如同龙飞凤舞,张申府因此对他进行了批评,并要求他重新完成填写。
1925年,面对党的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乃至阴霾,张申府做出了脱党的决定。
1938年成立民盟。
1948年,民盟开除。
为什么呢?
1948年,我军已迈入战略进攻的新阶段,胜利的曙光已然在望,胜券在握。
张申府适时挥笔撰写《呼吁和平》一文,对蒋介石的“戡乱政策”表示力挺,并对解放军斥之以“匪”字。
张申府夫人、中共首位女共产党员刘清扬在《人民日报》上发布了离婚声明,声明中她严肃地指出:“张申府背离了民主之道,沦为恶势力的帮凶,对此我予以坚决的指责。”
断绝与张申府关系。
申府糊涂!
张申府回应道:“那篇文稿为我赢得了3000大洋的稿酬,那段时间,我确实急需这笔钱。”
令人震惊愤怒。
龚楚,作为中共早期投身农民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之一,其声望与澎湃、毛泽东并驾齐驱,同被尊崇。
1928年伊始,朱德与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残余部队,历经曲折,抵达粤北地区。在那里,他们有幸遇到了第一位共产党员——龚楚。在龚楚的引领下,他们得以攀登井冈山。
1928年6月,湖南省委在致红四军军委的函件中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担任前委书记一职,常务委员会由三位成员组成,分别是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以及龚楚同志。”
在随后的某个阶段,中共中央及湖南省委在致红四军前委的通信中,均以“朱、毛、龚”来称呼。
1935年,龚楚背离了共产党,转而投向国民党的怀抱。然而,1949年,他再度背叛,离开了国民党的阵营。
1949年,随着解放军成功解放两广,国民党中将龚楚被迫选择起义,他向昔日曾是他麾下连长、后晋升为营长的林彪投降,而林彪当时正是他作为朱毛龚红军高级将领时的部下。
龚楚后逃至香港,再赴南美。
1995年7月,龚楚在故乡广东乐昌市长来镇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张国焘与毛泽东曾同属中共极具领袖风范的杰出人物。
张国焘和毛泽东有众多共同点。
两人均为青年知识分子。
两位均实现了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紧密融合,毛泽东在中央苏区赢得了众多出身农民的将领们的由衷支持,而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同样收获了众多农民出身将领的深切拥护。
在土地革命的风暴中,两位英勇的领导人分别创建了并引领了两块规模最大的苏区,成就斐然。
在共产国际的视角下,他们俩都存有逆反之心,各自坚定地选择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并且都具备非凡的才能与手段。
1938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张国焘不幸叛逃。
周恩来紧随李克农之后,一路奔波,从延安追踪至武汉,不厌其烦地劝导张国焘。
但,他未回头。
在张国焘选择叛逃之际,距离中共取得胜利的里程碑尚有十一年的漫长岁月。
1947年,张国焘身居军统中将之职,成为戴笠麾下的一名特务精英。
1947至1948年间,随着中共日益接近全面胜利,张国焘急切地试图与国民党撇清关系,遂成立第三党,意图在国共两党之间寻求调和。
但是大势已去。
1949年,张国焘逃至香港,最终于197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养老院离世。
我时常沉思:在张国焘生命的尾声,他是否还能回忆起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在川西的相遇,他驾驭着那匹雪白的骏马,身边跟着十几个警卫飞快地穿过两河口,而毛泽东则带领着全体政治局委员步行数里,在蒙蒙细雨中静静地等待着这一刻的情景?
2
长期边缘化的毛泽东成中共核心
边缘力量的崛起,自中国政治舞台的边缘跃升至东方政治舞台的焦点,离不开领袖人物的历史意识与责任担当,毛泽东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毛泽东长期处于中国共产党的边缘,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到1935年遵义会议选择毛泽东,经历了多少领导人?
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这些名字,在中国革命史上熠熠生辉,他们是那个时代英勇斗争的先锋与楷模。
我们遵循苏俄革命的基本路径来引领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过程中屡遭挫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35年,遵义会议对于毛泽东的任命,并非源于山头间的妥协,亦非利益集团间权重的平衡,而是党对胜利的深切渴望所做出的战略选择。
十四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实,毛泽东指引的道路才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独一径,而非仅有的两条路径。
还有其他路吗?
全试过了,没有!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核心中独一无二的存在,是首位亦唯一一位深刻解答了“为何中国的红色政权得以延续”这一关乎中国革命本质的核心议题的杰出领导人。
毛泽东走的是独立自主之路。
毛泽东明确指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从而在政治领域为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全新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
在军事领域,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建立了自有的武装力量;在经济方面,也已彻底摆脱了对共产国际的依赖。
第三条同样关键。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正如个人一般,若无经济独立作为基石,其他一切都将沦为空中楼阁,徒有其表。
毛泽东的路是“打土豪分田地”,这不但成为红色政权政治动员的基础,更成为中国共产党经济独立的基础——
唯有拥有独立的经济支撑,方能奠定坚实的政治与军事基础,进而自主挑选领袖,自主规划发展道路。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一句脍炙人口的论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国开辟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涵盖经济、政治和军事各个领域,这才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在八一南昌起义中,共有22500名勇士投身战场,然而两个月后,他们的人数锐减至仅剩800人。
192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队伍发动了秋收起义,然而仅过二十日,队伍人数便锐减,由最初的五千人缩减至一千人。
这支部队并非一帆风顺地迈向胜利,而是历经惨痛的失败后,才得以迈向胜利的征途。
人数不多,力量有限。
毛泽东曾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探寻革命成功之路,那么党组织是否对他给予了表彰呢?
党处分了他。
在秋收起义的号角声中,您受命挥师长沙,然而,您却率军远赴井冈山,此举被视为严重的右倾逃跑主义错误,因此,您的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随即被予以撤销。
尽管职务已被撤销,毛泽东却依然坚持工作,这与我们现今的做法截然不同,一旦职务被撤销,便不再继续履行职责。
即便遭受三次中委职务的撤销,以及八次严厉的警告,毛泽东依旧坚定不移地投身于自己的事业。
他身上最宝贵的特质,便是那深刻的历史自觉。
什么叫历史自觉?
深刻领悟社会运行规律。
对历史前景的积极影响。
毛泽东一生始终坚持,绝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始终秉持“不惜一身鲜血,敢于将君主拉下宝座”的信念,从未满足于现状,而是致力于改变现状。
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坎坷,然而,最伟大的幸运莫过于涌现出了卓越的领袖——毛泽东!
伟人先于伟业,真人先于真理。
秉持理想主义的精神投身于事业,虽然常常遭遇重重挫折,甚至头破血流,但若最终得以成就,必将铸就一项辉煌伟大的事业。
事实表明,党的核心地位是确保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
党的核心汇集了一群忠诚坚定的信仰者,有这样的信仰追随者群体,是中国共产党的荣幸之至!
1935年9月,红军攻克了榜罗镇。当时,侦察连连长梁兴初与指导员曹德连在邮局偶遇一份《大公报》,该报上刊登了阎锡山的讲话内容。
“陕北地区下辖的二十三县中,几乎尽数实现了赤化。目前,共党势力已无需武力便可扩张其地盘,提升其影响力。”
据报,进一步揭露: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军已稳固掌控了陕北苏区的大片根据地,而徐海东指挥的红二十五军则已突破终南山口,对西安构成了威胁。
毛泽东偶然瞥见那份报纸之际,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然而红军抵达陕北,却仿佛又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
他发现,红二十五军实则已将陕北全域纳入其控制之下。
红二十五军源自鄂豫皖苏区,一路奋战,最终抵达陕北。
在战斗序列中,红二十五军隶属于红四方面军,即是在张国焘的领导下进行作战的部队。
红二十五军指挥者为徐海东。
徐海东未曾与毛泽东见过面,他却是一位隶属于红四方面军的杰出战将。
徐海东是否服从中央红军领导?
当时张国焘已另设中央,徐海东究竟是从属中央决策,还是遵从张国焘的指令?
毛泽东心慌了。
他小心翼翼地向徐海东致信,恳请红二十五军援助一千大洋。
固然,一方面是由于中央红军确实亟需支援,另一方面,更关键的考量则是进行试探。
徐海东接获毛泽东的来信后,毫不犹豫,即刻召集供给部部长前来询问,探询目前我方的经费余款究竟还有多少。
供给部部长表示,目前我们手头大约余有五千余元,接近六千之数。
徐海东表示,我们将保留一千大洋,其余五千则无偿捐赠给中央红军。
复信中明确表示,红二十五军全然遵从中央红军的指挥。
毛泽东及中央诸位领导人手握五千大洋与徐海东的信件,心头的一块巨石终于落地。
随后,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徐海东同志堪称对中国革命立下赫赫功勋的杰出人物。
徐海东戎马一生,身负九处创伤,其中六次乃重伤之痛。然而,他对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在于关键时刻,他始终恪守党的领导,坚定地贯彻党指挥枪的原则,无条件服从中央的指挥调度。
这是党史上最艰难的时期。
我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不仅源于我们坚持正确的主义、遵循正确的路线、采纳正确的方针与纲领,更得益于一群如徐海东般对主义和信仰忠诚不渝的英勇战将。
陈赓,黄埔一期。
昔日流传“黄埔三杰”之美誉,其中较为人熟知的版本包括蒋先云、陈赓与贺衷寒。陈赓自黄埔军校毕业后,便深得蒋介石的青睐与器重。
蒋介石将陈赓任命为总司令部的警卫连连长,此举将他从一个普通的连级军官擢升至指挥要职。
在1925年10月的第二次东征进程中,第三师与广东军阀林虎所部不期而遇,于华阳一带陷入重围,形势一度岌岌可危。
在战局失利、败势如山倾之际,蒋介石仍屹立原地,高声呼喊。陈赓目睹此景,立刻上前将蒋介石背起,疾速奔跑三里有余,直至河边,乘船渡河,方才脱离险境。
蒋深有感触地说:“多亏有总理在天之灵庇佑,方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
纵然如此,亦深知陈赓将军确实救了他一命。
凭借这层关系,若陈赓继续留在国民党阵营,其未来可谓是“一片光明”。
陈赓内心轻视蒋介石。
2005年,一位从台湾归来的前国民党军人向陈赓的家人透露,陈赓昔日对蒋介石的轻视,实则源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那便是,陈赓曾对蒋介石在战场指挥空隙之际,仍沉迷于收听上海股市行情的行为表示不齿,认为这样的蒋介石并非一名真正的革命者。
陈赓离开蒋介石时,所编造的借口是什么?这和我们通常使用的借口一样,声称是老母亲病重,需要他亲自照料。
陈赓就这样走了。
他赴苏联深造,归来后,便投身于周恩来领导下的特科“红队”,投身革命事业。
1931年,陈赓在鄂豫皖苏区浴血奋战,于第四次反围剿中不幸身受重伤。然而,鄂豫皖苏区无力治愈其伤势,只得将他秘密转移至上海。不幸的是,这次转移恰好遭遇了顾顺章的叛变。
顾顺章将陈赓供出,蒋介石听闻此讯,欣喜若狂,他欲将陈赓劝降。
一日,蒋周遭之人激动地向陈赓通报,校长即将莅临探望。
陈赓坚持不见。
来人言道,委员长已至门口,即便未见亦应亲自迎接。
蒋介石步入病房,陈赓迅速抓起一张报纸,将其挡在面前,以遮掩自己的面容。
蒋懂了,陈赓不愿意见他。
蒋无奈之下,只得转身离去。行至病房走廊的尽端,他忍不住放声高喊:“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蒋介石一辈子杀共产党人无数,但他唯独放了陈赓。
他知道,杀陈赓难向历史交代。
陈赓秉持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终究选择了离开蒋介石。
自近代以来,在我国,鲜有政治组织能如中国共产党一般,汇聚如此众多矢志不渝、为信仰与理想奋不顾身、英勇献身、继往开来、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志士仁人。
这些人,他们不慕官职、不图金钱、不畏艰辛、不惧生死,只为信仰、只为主义,愿意用毕生精力去拼搏。
3
中共不忘初心使命
1946年三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莅临延安进行访问。
他的同行记者如此描绘了共产党的政治核心所在:在延安,人们听得最多的一个词汇便是“人民”,无论是关于中国人民,还是世界人民的种种。他们强调要深入民众之中,向民众学习……
这些口号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更为深邃的内涵,它们承载着一种深沉的情感,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
1949年,蒋介石对失去大陆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反思,其结论明确指出,所有失误均源于政治层面,而无一涉及军事因素。
作为一位政治家,蒋介石在这一刻终于洞悉了自己败北的症结所在。
他总结共产党的七项优点:
一是组织严密; 二是纪律严厉; 三是精神紧张; 四是手段彻底; 五是军政公开; 六是办事调查; 七是主义第一。
继第七条之后,蒋介石增补了“干部不得保有私产”这一规定,并将其视为中国共产党最显著的优势所在。
最后关注“民心”。
此段落旨在总结蒋介石之所以败北,共产党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
在人类的世界中,心所蕴含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其文字所承载的表层。
人们常常借助它来倾诉最纯粹、最真挚的情感,传达我们内心深处最为热烈、最为珍视的愿望。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言论中,频繁出现诸如“同心协力”、“坚定信心”、“深切关心”、“党的核心”、“心与心相连”等词汇……
我们目睹的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与民族抱持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贞不渝地践行。
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便是通过一连串的胜利累积,最终达成共产主义的终极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合法性与合理性,源自于在中华民族百年救亡历程中,党所展现出的责任与担当。
救 中 国 !
拯救民族于危亡之际,这一救亡使命并非由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却是由中国共产党最终圆满完成的。
无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如何演变,其核心宗旨始终如一,那就是新华门内那五个永远镌刻不变的庄重大字——为人民服务。
此乃共产党理论体系之根本所在,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起点与归宿。共产党人绝不容忍放弃其原则,亦不容削弱其坚定信念。
军委前任副主席徐才厚、郭伯雄,军委前任委员张阳、房峰辉,空军前任政委田修思,武警部队前任司令员王建平,国防大学前任校长王喜斌……
全军陆续查办了一百多名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军级以上干部,这一数字已远超那些在枪林弹雨中为建立新中国英勇献身的将军人数。
这不禁让我回想起1997年那一次拜访美国西点军校的经历。
彼时,美国驻华陆军副官胡伯中校亲自陪同我游览西点军校,而他本人亦系该校1978届的杰出校友。
西点军校的纪念馆中,展出了上甘岭战役中537.7高地与597.9高地的精确模型。
胡伯中校指向模型,询问我:“你们仅用两个连把守这两座高地,我方七个营轮流发起攻势却始终未能攻克,这是为何?”
当年我们仅凭两个连守住了高地。
今日,尚存此等精神高峰否?
还有如此坚强的队伍吗?
在战火纷飞之中,是否仍能目睹那高高飘扬的旗帜?
答案是肯定的。
自1921年至2022年,社会主义理念始终与中国同舟共济,而中国共产党亦不负社会主义的期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既是人民基于深厚信念与坚定意志所做出的明智选择,亦承载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深刻印记。
“沉舟侧畔帆过,病树前头木春。”
中国共产党人应始终铭记肩负的历史使命,奋勇向前!
过往百年,我们抵御外患,追求复兴;历经风雨,仍步履维艰……然而,共产党始终坚守其根本的信仰与追求。
未来世界将是赤旗主导。


63军如何坚守铁原十三日?两师奋勇抵抗,一师动摇李奇微


比尔交易定局?快船真抢不动!


暴雪:正在计划优化《暗黑4》Boss的无敌阶段


郑钦文“躺赢”守住世界第六,温网签表又藏多少未知变局


专访《宝可梦大探险》制作人:对现阶段表现很满意,后续将加入更


口碑黑马《侯府表妹自救手册》优质片段大家看了都忍不住点赞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