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主动停火、围歼上万乌军!普京的这步棋,既给美国施压也让中国放心

发布日期:2025-11-22 01:53 点击次数:143

在彻底歼灭超过一万乌军后,又主动宣布停火,既向美国展示威慑的底牌,又让中国放心,每一步都走得那么精准、别具心思!

这段时间,俄乌战场上的事儿接二连三引起大家关注。10月30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声明,做了个公开表态。

普京总统建议在库普扬斯克和红军城这两条路线暂停战斗5到6个小时。

这期间会打通安全通道,大家,包括乌方在内的各国记者都能进去战地采访。

就在这一提议公布前几天,俄方已经放出重磅消息:

俄军在那两个方向又把敌人圈住啦,超过一万名乌军全都给围起来了。

一方面,战场上的包围战术占了便宜,另一方面,又展现出愿意停火的和平态度。

普京这招看起来挺矛盾的,实际上藏着不少深谋远虑的战术安排。

一方面把威慑的底牌亮给了美国,另一方面又让盟友们安心不少。

10月26日,普京去看俄军特别军事行动指挥部的情况,期间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也汇报了当前战场的具体状况。

这也把停火建议背后的真正用意摆在了明面上。

依照通报的内容,在哈尔科夫州的库普扬斯克方向,大约有五千名乌军陷入了包围圈。

在顿涅茨克州的红军城,乌方称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已经将5500名乌军围在了包围圈里,涉及到31个营级别的单位。

总数超过一万名乌军陷入了困境。

这个消息可不是无的放矢。

泽连斯基当天也坦言,红军城的局势“相当棘手”,城区和城外都在激烈交火,后勤补给也变得紧张起来。

从实际战况来看,包围圈的建立是俄军多次推进的累积成果。

库普扬斯克在奥斯基尔河的西边,俄军已经掌握了市区大部分西岸的区域,河的东侧则被包围成一个半圆形。

最关键的地方是,奥斯基尔河上的桥梁屡次受到袭击,几乎没有办法通行了。

乌军被包围想要撤退,只能自己想办法渡河,可俄空天军一直盯着河面看,突围那叫一个困难啊。

红军城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它可是乌军在顿涅茨克防线的核心地带和后勤基地。

南边的市区全部落入俄军手中,北面的罗金西克镇也已经丢了。

俄军正沿着红军城和罗金西克之间的平原地带南北对峙,距离完全合围圈也就900米左右啦。

乌军的补给线和撤退路线就剩下一条公路,可还在俄军火力的集中火力范围之内呢。

眼下,俄军已经占领了红军城超过60%的地盘,沃尔昌斯克市的70%区域也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红利曼方向进展得挺顺利,亚姆波尔村的把控工作快要搞定了。

乌军被包围的境地变得越发困难了。

说起兵源,顿涅茨克那边乌军伤亡比例特别大,阵亡的武装人员中有60%是外来的雇佣兵。

咱们这边兵力紧缺得很,只能靠机械帮忙运送物资和伤员,靠技术装备来填补人手上的空缺。

武器的供给也是捉襟见肘,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

到2025年7到8月,乌克兰每个月得到的军事援助,比上半年少了43%;而欧洲国家每个月的军援总额,也缩水了57%。

乌克兰之前想要的远程导弹没能如愿以偿。

向欧洲一些国家借用防空系统的想法也都被一一拒绝,前线的武器补给面临着难以持续的问题。

即使乌军打算组织救援,调来的预备队也一直没能形成有力的反击,局势对乌军来说显得挺不妙的。

这会儿普京提出停火建议,背后可是靠着强硬的战略威慑力量撑着,不能小瞧。

10月21日,俄罗斯成功进行了新型巡航导弹的重点试验发射。

这种导弹用的是特别的动力系统,能飞行大约1.4万公里,空中不停飞了15个小时。

将所有要求的机动操作都顺利做完了,证明了它逃避反导系统的本事。

俄方紧接着还专门把试射的情况告诉了美方一声。

这款导弹一亮相,就让美国一直在推的反导系统计划遇上了不少难题。

有军事专家指出,美国的反导系统最初是按照特定弹道轨迹开发的,不用担心覆盖整个领土。

这款新型导弹具有超长射程和强大机动性,迫得美国不得不建立一个全方位防御体系。

难度和花费都大大提高,估计要到2030年前,这套反导体系才能真正开始服役。

对于美方之前提出的停火建议,普京的表态可以说是态度非常坚决。

之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建议俄乌双方在现有战线基础上划定停火线。

泽连斯基也表达了对这个折衷方案的接受态度。

普京听完战场情况后明确指出,俄罗斯不会为“特别军事行动”设定一个具体的完成日期。

全部都要看军方的判断,基本上就是摆明了拒绝了美方的建议。

这番说法的底气,一部分来自乌东战场的包围战果,另一部分则来自新型武器带来的战略震慑力量。

俄方用实际行动向美方展示,就算没有外界的让步,俄罗斯依旧有实力在战场上达成自己的目标。

在这段时间里,俄军在10月30日对乌克兰多处能源枢纽、军工厂还有军事机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攻击。

泽连斯基说,俄方一夜之间发射了超过650架无人机,还有50多枚导弹。

这一下子让乌克兰的各个州都得启动紧急限电措施,冬天的电力供应也受到挺大的影响。

俄方的这一系列动作,形成了“打谈结合”的态势:

停火建议表明了和平的态度,而军事行动和战略武器的试验则彰显了硬核实力。

在双重压力的推动下,美国不得不对对乌政策进行重新考虑和权衡。

普京这步棋,其实也暗藏着维护伙伴关系稳定的深意哦。

眼下,俄罗斯虽然在战场上拿下一些地盘,但整体行进的速度还是挺慢的,算是稳扎稳打吧。

国际社会多数关注战局中的领土变化和攻势的快慢,反而容易忽略那些隐藏在幕后、关乎部署和整体战略的细节。

在这个局势下,俄方得靠实打实的战果,才能让合作伙伴们放心,传递出满满的信心。

展示自己在纷争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掌控局面的能力。

乌东战场的包围收获,正是最直接的信心凭证。

乌军有一万多人被困,俄军把重要的交通节点和交通线都掌控住了。

这些扎扎实实的进展,能很好地打消外边对俄罗斯在战场上的实力的疑问。

让盟友们相信他们能长久守护自己的权益,合作的根基不会因为战场上的起伏而动摇。

而且,之前俄罗斯跟美方也搞过不少次接触,这难免让外头的人对它的外交方向多了一些猜测。

此次通过战场成果展现强硬立场,相当于明确传递出:

外交交流不会动摇它的核心利益追求,而和伙伴国家的关系依然是外交战略中不可或缺的根基。

而且,这个停火建议里头,也包含了考虑伙伴国家立场的因素在里面。

让记者进入战场采访,不仅能验证合围消息的真假,还能让大家更直观地看到情况。

这也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一个信息:我们尊重生命,愿意用和平的办法来解决冲突。

这与伙伴国家们提倡用和平方式化解争端的想法挺一致的。

俄罗斯用这种办法,一方面维护了自己的军事计划,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在国际舆论上被动受挫。

这样一来,伙伴国家也能明白,俄罗斯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还是挺重视国际社会的和平愿望的。

有助于营造有利于双方合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眼下局势来看,普京这招可以说是多收获了一举。

在战场上,靠包夹包围搞得优势明显,打击乌军的士气挺厉害。

向美方施加压力,用战略武器和战场上的胜利拿下主动权,掌控话语权。

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来让伙伴国家的心里踏实,巩固合作的根基。

停火提议则成为串联这多重目标的关键:

既能防止被贴上“好战”的标签,又为后面布局方案留足了弹性空间。

俄乌冲突都快到第四个年头了,局势变得越发复杂,未来走向还挺让人琢磨不透。

俄方的围堵成效到底能不能最终变成战略上的优势,乌军现在的困境要不要靠外援来缓解,大家都在心里打算着呢。

美方和欧洲国家的政策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还得经历一段时间才能看出个究竟。

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切的影响,还得时间来验证。

普京这次的一连串动作,可不是临时兴起的,而是经过对战场形势和国际局势的仔细盘算后,做出的精准布局。

未来,随着冬天的到来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俄乌冲突或许会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俄方的战略安排,毫无疑问会持续左右战局的发展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

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这场争端带来的不过是苦楚和损失。

不管这些策略上的博弈怎么演变,大家心里都盼望着的,还是那份和平的到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