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揭露洗脸巾行业内幕,21款检出有害物质,消费者呼吁监管动真格,确保健康安全
发布日期:2025-10-26 19:00 点击次数:103
“护肤要精致,命也要保住。”这句金句今天送给所有把洗脸巾当宝的朋友们。瓜来了——不是顶流塌房,是洗脸巾圈子立大flag后被央视一把掀桌,爆得比某些人设还响。
事情起因很简单:近期央视联手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把市面上23款洗脸巾拉到“测评现场”。结果一出来,大家都倒吸一口凉气——21款检出二硫化碳残留,只剩两款明确标注“100%棉”的能稳稳站住。更魔幻的是,这些问题货不是小众角落的边缘选手,电商、超市、便利店都有它们的身影,可能你家卫生间里就躺着其中一位“当事人”。
爆点还不止一个。不少商家玩“原料cosplay”:把粘胶纤维做的东西叫“绵柔巾”,和“棉柔巾”刻意混淆,再披上“木原纤维”“植物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天然外衣,听着像森林里跑出来的,实际是化学厂里出来的。江苏省消保委一查就更刺激:50批次里,9批不符合标准;其中7批标着“100%植物纤维”的实测是化学纤维,另有2批用“植物棉”“棉质植物纤维”等根本不在规范里的词糊弄人。更离谱,22批“棉柔巾”里,7批几乎不含棉,宣传是满分,成分是零分。为什么敢这么刚?因为钱——粘胶成本只有天然棉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涤纶更低,利润直接起飞。但粘胶工艺要用硫酸、二硫化碳、氢氧化钠,工艺不到位就残留,这是这次大量检出二硫化碳的根源。
别忘了洗脸巾的“前世今生”。它从几年前的网红单品一路出圈,线上柔巾/洗脸巾数量曾短期飙436%,超过60%的大学生因为毛巾易滋生细菌改投一次性洗脸巾。家庭主妇、娃爸娃妈、中老年也纷纷上车——卸妆、按压多余精华、给宝宝擦手擦脸、清洁辅食残渣……用到飞起。很多人一天3—5次,和皮肤接触频率比护肤品还高,妥妥“贴身之物”。现在一爆雷,属实是“从卫生刚需到健康隐患”的大型反转现场。
危害怎么个危害?二硫化碳不是闹着玩的,国家卫健委的职业接触限值里明确它有神经毒性,还能透皮渗透、慢慢积累,长期接触可能记忆力打架、手脚发麻,肝肾也压力山大。对皮肤这块,化学残留破坏微生态屏障,短期刺痛、红肿、瘙痒;长期搞不好反复过敏、脱皮,甚至诱发“激素脸”。上海消保委还发现,有的产品甲醛最高到45mg/kg,离上限一步之遥。想象一下你卸妆擦脸,空气里有一丝刺鼻味,皮肤紧绷发痒,那画面太有代入感了。
当事人回应?品牌大多选择“沉默是金”,但监管已经动作了。央视把话筒递过来,国标GB/T40276-2021《柔巾》早已上线,对内在质量、安全性都有明确要求;2025年起主流电商平台要求商品必须上传这个标准的检测报告。江苏、上海消保委的联动检测更像是“团战开团”。网友这边直接炸锅:“植物纤维听起来很有机,结果是化学课本?”“我宝宝擦脸用的,心脏一紧。”也有理智派:不反对化学纤维,但不接受遮遮掩掩和残留放飞。
这剧情像极了娱乐圈常见路线:前期靠“天然人设”圈粉,后期被实锤是“剧本+滤镜”。人设不是不能立,但真诚和底线是硬通货。
吃瓜归吃瓜,实操得跟上。避坑四步法,交给你:
- 看标识:优先选贴GB/T40276-2021的,成分明确写“100%棉”“全棉水刺无纺布”。看到“绵柔巾”“植物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提高警惕。
- 感官筛查:颜色别过分亮白(荧光增白剂是红线),无异味;摸起来绵软有棉绒感、韧性好;实在不放心,剪一角烧一下——纯棉像烧纸、灰烬灰白粉末,无黑烟;化纤多黑烟、刺鼻、灰烬成黑硬块。
- 查认证:有OEKO-TEX Standard 100更放心;要得出检验报告,能看到纤维成分、添加剂、有害物质含量,拿不出就谨慎。
- 避禁忌:拒绝“三无”;敏感肌和婴幼儿尽量避含酒精、CIT、MIT的;优先独立包装、密封良好;别囤太久,柔巾也有保质期。
最后留点温度。洗脸巾本该是让生活更干净的“小帮手”,希望行业回归“卫生保障”的初心。也给商家一个改过的窗口,别再用文字游戏当遮羞布。我们不急着下最终判决,但会继续看后续监管和平台动作。愿下次打开卫生间抽屉,你摸到的,是安心的柔软。
希腊男篮球星字母哥称赞申京:他是一位全面中锋&土耳其
聚水潭拟港股上市,募资重点投研发,机构参与占大头
老船厂变身文旅新地标,三大建议助力资产布局升级
49年蒋介石逃至台湾,带走了多少财富,多少军队?具体数字很庞
1937年出狱的陈独秀想来延安,毛主席表态:可以但有3个条件
战场激情不减《全球使命3》双杀橙武免费放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