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风波升级!荷兰出手审查,欧盟美中博弈进入企业治理新阶段
发布日期:2025-11-20 02:52 点击次数:175
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
«——··——»
2024年9月底,海牙,围绕安世半导体的一场风波被推到台前。
起点不新鲜,2019年,闻泰科技完成对荷兰安世的控股,随后逐步增持到全资。
英国在2022年11月下令安世出售纽波特晶圆厂,理由是国家安全。
荷兰在2023年推出更严的出口许可,ASML对华出货被加了更多门槛。
这些动作连在一起,把一家做分立器件和功率芯片的外企,变成了大国掰手腕的落点。
事实先摆着:荷兰新外资审查法在2023年6月生效,政府能对“关键行业”的交易和管理层变动说不。
今年9月,荷兰方面围绕安世治理问题启动审查,相关法律程序开始推进。
简评一下,这不是单点事件,而是把监管权拉长到企业日常管理。
因为这个,公司的任免、信息流、资金流,都会被放大镜看。
再往前翻,英国纽波特案已经给过一次示范。
2022年11月,伦敦的决定要求安世剥离工厂股权,最后走到出售这一条路。
同样的逻辑,在欧洲不只是一个国家在用。
谁坐在董事会里,不再是企业自己能拍板的事。
中国这边的业务还要跑,工厂还要交货。
安世在中国的主体依法在本地注册,按中国法律办,公司要对员工发工资,对客户保交付。
企业层面的回应很克制,强调“依法合规、正常运营”,把焦点拉回到生产和订单上。
这背后是个朴素的考量:设备在这边,团队在这边,停不下来。
再看一条硬事实:欧洲车厂对基础芯片的依赖度很高,这在2020—2021年的全球缺货里已经被验证。
刹车、车窗、车灯,这些看着不起眼的小器件,都离不开分立器件和功率器件。
一旦交付断一口气,整条产线就得减班甚至停线。
这不是吓唬人,是过去几年大家都经历过的事。
接着看欧盟层面,今年7月对中国电动车加征临时关税,这一步把经贸关系再拧紧了一下。
欧盟从2023年起有了“反胁迫工具”,用来敲打谈判桌。
简评一句,工具越多,谈判话术越硬,但落地还得看企业能不能撑住供货。
供不起货,嘴上再硬也会松。
另外一条供给线在原材料。
去年以来,中国对镓、锗、石墨等实施出口管制许可,稀土全链条管理也更细了。
欧盟的新能源、电子、军工都用得到这些东西。
结果就是,谈贸易时,对方会掂量“万一断了一段,谁先疼”。
回到荷兰,把监管权用到企业治理上,有它的法理路径。
但这套操作到了工厂门口,常常会碰到现实:人员在中国,流程在中国,客户也在中国。
纸面上的决定,要靠很长的传导链条才能落到产线上。
链条稍一拖,订单环就会给出反馈。
再说市场端,车厂需要的是“稳”。
谁能按时把货送到仓库,谁就拿到更多订单。
这几年,很多整车厂都把备货周期延长,甚至直接和工厂签长期供货协议。
这是用钱换确定性。
同样受牵动的还有设备商。
ASML在荷兰本土的许可越紧,它对中国客户的服务越难做细。
但它在中国有大量装机和售后,合同都在运行。
两边的掰手腕,最后也会回到“服务怎么继续、零件怎么到位”这些具体问题。
从投资人的角度股价受风吹草动的影响很大,这几年半导体板块都经历过大起大落。
监管动作、舆论情绪、供应链消息,一个接一个。
这时候,企业最能做的,是盯住现金流和客户清单。
别让短期波动,把长期的交付节奏打乱。
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点:合规和沟通的节奏。
在欧洲,律师函和法院程序很快,但企业公告和内部通知也要跟上。
对外说清楚“谁有授权、谁对谁负责”,对内把工资、社保、年假这些基本面稳住。
这能让人心不乱,设备不停。
放在更大的棋盘上荷兰、英国、欧盟的动作,还会和美国的长臂一起同步。
中国这边会继续把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的替代往前推。
两边都在下棋,但棋盘上每一步,最后都要落到货车、集装箱、报关单。
这就是现实。
十月的一个深夜,东莞一条封装线的灯还亮着,操作员推着满满一车托盘去老化房,值班经理在白板上写下下一批次的交付时间。
门口的卡车发动着,司机盯着手表等放行。
下一步,谁来把这批货安全送到客户的产线,谁来拍板给出稳定的明天?
中泰柬三国关系生变?7月26日下午,东盟地区传来新消息
ST八菱(002592.SZ):拟推第二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究极绿宝石5.5打草结获取全攻略:三种高效学习方法解析
肯豆穿Gucci杀疯了!这波神级造型把“女神范”焊在身上
小红书下拉框词清理全攻略:从官方渠道到技术优化的解决方案
苏超半决赛南京对阵泰州,央视5和央视5+同时段直播精彩对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