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4亿甩卖储能业务,赣锋锂业为何急于“割肉”?国资背景新
发布日期:2025-11-20 08:51 点击次数:103
新能源这滩浑水,从来就不缺故事。
尤其是储能这块肥肉,曾经被无数资本盯着,现在呢?
赣锋锂业这一手,直接把行业里那些光鲜亮丽的泡沫,给戳破了半边。
它不是卖,它更像是,在一个风口变坟头、钱烧得比谁都快的赛道上,把一块烫手的山芋,精准地、艺术性地,甩给了“新主”。
别误会,这事儿的标题就透着一股子江湖气——“甩卖”。
谁会甩卖一个“香饽饽”呢?
除非这香饽饽,已经快要发霉,或者,它根本就不是香饽饽,而是个无底洞。
故事得从“路条”说起。
这玩意儿,在新能源江湖里,曾经是通行证,是财富密码,是那些“倒爷”们躺着赚钱的“印钞机”。
你不用干活,不用懂技术,甚至不用有厂房,只要能搞到一张项目批文,也就是所谓的“路条”,转手一卖,就是几千万上亿的利润。
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的现代版嘛。
结果呢?
内蒙古、山西、宁夏,这几个能源大省,突然之间,不约而同地,把这扇“方便之门”给焊死了。
一纸禁令,冷冰冰地告诉你:路条,严禁转让!
曾经靠着这张纸就能呼风唤雨的时代,结束了。
那些指望“路条”套利,梦想一夜暴富的玩家们,瞬间就傻眼了。
这叫什么?
这叫政策风险,这叫市场洗牌,这叫“爷不陪你玩了”。
独立储能市场,曾经是资本的狂欢地,现在,这道闸门一关,资金流向瞬间凝滞。
项目开发权益不能转让,意味着你得真刀真枪地去干,去投入,去运营。
那些只想倒买倒卖的,那些只想赚快钱的,那些只想击鼓传花的,这下可彻底歇菜了。
就在这节骨眼上,10月18日,一个重磅消息砸了下来:锂电池行业的大佬,曾经的“锂王”赣锋锂业,宣布对旗下的储能业务——深圳易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一场“股权调整”。
说白了,就是把深圳易储44.2361%的股权,以6.64亿元的价格,卖给了新入局的战略投资人万鑫绿能。
其中,赣锋锂业自己持有的那部分,作价4.43亿元。
这笔交易,数字看着挺漂亮。
但你仔细琢磨琢磨,赣锋锂业持有深圳易储近七成的股权,现在直接降到四成,而且,深圳易储将不再纳入赣锋锂业的合并报表范围。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从财务上讲,深圳易储的“好与坏”,将不再直接影响赣锋锂业的“面子”。
这可不是简单的战略调整,这简直是外科手术式的剥离。
深圳易储,这孩子,其实挺“争气”的。
2024年5月才成立,短短一年多,就签下了15个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总容量4.75GW/15.3GWh,总投资超过250亿元!
加上早期布局的,全国项目容量已经突破18.1GWh,总投资超过36亿元。
什么河北威县、广东和平县、山西榆社县,一路狂飙突进,甚至还搞了个10亿的“光储充一体化”大项目。
董事长刘锐更是雄心勃勃,2025年下半年要“签约30GWh、开工20GWh、并网10GWh”,目标直指“世界一流独立储能运营商”。
这速度,这规模,堪称行业奇迹。
然而,奇迹的背面,往往是巨大的资金黑洞。
2025年上半年,深圳易储虽然盈利1.71亿元,营收也近亿元,但其资产负债率已经飙升到55.49%!
这什么概念?
就是说,你看着它在外面风光无限,大笔一挥就是几十亿上百亿的投资,但它自己的口袋,已经快被烧穿了。
大规模的储能项目,那是真烧钱,而且回本周期长,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
这时候,谁来接盘?
万鑫绿能。
这个名字,听着挺清新,但你一看它的成立日期——2025年9月29日,距离这次交易,仅仅20天!
这可真是“火线成立,闪电入局”。
更关键的是,它不是普通的民营资本,它的背后,赫然站着国开新能源股权投资基金、宿迁能投合盈信息咨询合伙企业。
说白了,这是一家有着浓厚国资委背景的企业。
国资入局,这信号可就耐人寻味了。
是看中了深圳易储的潜力和估值?
评估价值25.2亿元,买44%花6.64亿,似乎是笔不错的买卖。
还是,在政策收紧,市场退潮的时候,国资扮演了“稳定器”和“接盘侠”的角色?
把一个高负债、高投入、快速扩张但风险也高的项目,从民营企业手中接过一部分,既能缓解其资金压力,又能保证国家在新能源战略上的布局不掉队。
对于赣锋锂业来说,这笔交易,公告里说得冠冕堂皇:“满足深圳易储资金需求,提升其经营实力”,同时“优化股权结构,助力公司完善锂生态上下游一体化战略布局”。
这话翻译过来,大概就是:这孩子烧钱太厉害,我有点扛不住了,找个有钱的“干爹”来帮衬帮衬。
毕竟,赣锋锂业自己也不好过。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2.6%,净利润(扣非后)更是亏损9.13亿元,亏损面还在扩大。
曾经风光无两的“锂王”,如今也得面对锂周期下行带来的阵痛。
虽然储能业务的毛利率高于锂盐,被视为“业绩反转的重要支撑”,但那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眼看着主业疲软,副业又是个吞金兽,与其硬扛,不如引入强援,给自己留条后路。
这次“甩卖”控股权,看起来是被动调整,实则也是主动选择。
政策收紧,独立储能的路越来越难走,单纯靠资本驱动已经玩不转了。
引入国资,意味着深圳易储未来可能会有更稳定的资金来源,更强大的背景背书,甚至在项目审批、并网等环节,都会比纯民营身份更加顺畅。
对赣锋锂业而言,虽然失去了控股权,但它依然是第二大股东,未来仍然可以以参股的形式,分享储能业务发展的红利。
更重要的是,它减轻了财务负担,释放了部分资金,可以更聚焦于其核心的锂生态战略。
从“重资产”的直接投资,转向“轻资产”的股权参与,这是一种战略上的灵活调整,也是对市场变化的务实应对。
说到底,资本市场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永远的输家。
只有那些能看清大势,能灵活调整姿态,能把风险和收益算得明明白白的玩家,才能在这场永无止境的牌局中,多留几轮。
赣锋锂业这一手,是明智的割舍,还是无奈的放手?
是平滑锂周期风险的妙棋,还是错失万亿储能市场的遗憾?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而那些穿着裤衩还敢跳下海的,要么是傻大胆,要么是真的有两把刷子。
国资的入局,给这个波诡云谲的储能市场,又增添了几分变数。
未来的储能江湖,将不再是纯粹的市场厮杀,而是市场与政策、资本与战略,多方博弈的复杂局面。
而赣锋锂业这笔交易,不过是这场大戏里,一个颇具深意的注脚罢了。
上海紧迫感,朱枫柳叶如何逆转沉默荣耀?
成都蓉城1比2惜败津门虎, 奇兵替补登场建功, 引发球迷热议
历城区电动旗杆
战地5在Steam上叫什么?揭秘游戏名称差异背后的原因
脚链品牌排行榜10强,时尚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包包何需姹紫嫣红?秋冬最美的一抹「岩石灰」就在Delvau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