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苏联?假如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手,能不能变成一个超级大国
发布日期:2025-11-21 23:07 点击次数:199
2019年6月8日,普京在圣彼得堡被问到俄白是否会合并,他没有直接否定。不过看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这一路走来的关系,就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两国是东斯拉夫“老乡”,历史根子能追到基辅罗斯时代。蒙古入侵后走了不同路线,俄罗斯被逼成了中央集权的硬骨头,白俄罗斯却混进波兰和立陶宛的圈子,生活方式和政治观念都掺了不少西欧味道。后来俄罗斯强大起来,又把白俄罗斯收进来。
苏联时期,白俄罗斯更是工业骨干。明斯克拖拉机厂、军工配套、四成的农机设备产量,全联盟都离不开它。那时候白俄罗斯经济上仰仗莫斯科,政治上也安稳得很。
1991年苏联一解体,白俄罗斯宣布独立才发现,日子不好过。缺油缺气,工业链又被绑死在俄罗斯市场。卢卡申科很快就找到了方向,嘴上说独立,手里却得接着俄罗斯的“输血管”。
1999年,两国签了《建立联盟国家条约》,税收、防务、货币、财政都想往一起拧。外界这才开始热炒两国要“合并”的消息。其实二十五年过去了,合并始终是个悬着的事。政治主权是第一道墙。俄罗斯觉得自己地大物博,人口是白俄罗斯十几倍,议会席位理应占九成。白俄罗斯坚持一国一票。卢卡申科很清楚,进了俄罗斯当一个州长,他连命根子都没了。
经济账是第二道墙。俄罗斯在制裁下已经压力山大,如果合并,还得长期对白俄罗斯财政补贴。白俄罗斯本身能源短缺、外资稀少、出口过度依赖俄罗斯市场,这买卖俄罗斯是单方面掏钱,没几个真收益。
第三道墙是社会认同。形式上两国“越走越近”,俄罗斯在白俄罗斯部署了战术核武器,军演越来越密,能源和贸易一体化谈判不断。然而到了关键点,谁来当老大,谁来听谁的,就成了死结。
有人喜欢算数字账,把未来的“俄白合体”描绘得气势如虹:领土超1700万平方公里,人口上亿。乍一听像个新超级大国。但数字背后,问题扎堆。两国合并的GDP总量,不过相当于韩国,制裁切断了高科技链条,芯片和高端制造都被卡着。能源出口还能撑财政,可要想重回全球主导,这是天方夜谭。
军力也是同样的逻辑。白俄罗斯军队6万人,大多装备还停留在苏联年代。俄军纸面上大而全,可俄乌冲突已经暴露出装备老化、体系僵硬的问题。两军合在一起,在数量上有加成,质量上却扭不过来。如果未来统一指挥体系,俄方肯定要主导,白军真能完全服从么?这又绕回信任问题。
苏联当年能和美国平起平坐,不只是因为军火库丰厚,还因为它搞的是跨民族的意识形态。这套东西对外有吸引力,可以扩圈。现在的俄罗斯强调民族复兴,讲东斯拉夫文明,这种理念天生有边界感,白俄罗斯的加入,只是稳住了原有势力范围,撼动不了国际秩序。
从现实角度看,哪怕明天合并,对俄罗斯最大好处是战略纵深多了一层。北约再看地图,距离莫斯科更远了。但这种安全缓冲换不来经济繁荣,更解不了资本外逃、技术封锁和人口流失。
俄白合并的最大动力是历史情结和安全需求,而不是现实经济利益。对俄罗斯来说,这是在西方压力下找盟友、锁战略空间。对白俄罗斯来说,是在缺少资源和外资时找靠山,换安全感。问题是,这些核心利益并不重合。
所以更可能的场景,是两国继续加深军事合作,比如联合军演、核部署,政治上却刻意保持距离。
一个不合并的联盟,可能比硬凑成一个国家更符合各自的盘算。白俄罗斯能保住主权,俄罗斯能获得支点,不必多背包袱。
2019年的问题到现在还摆着,2021年又有专家说“未来时机成熟,不排除合并”。可回头看,这个时机一直没来。
俄白关系是一种互需共生,但足够清醒的互需。谁都明白,一旦真的成了一个国家,其中一方会被淹没,另一方会被拖累。
普京可能不急,卢卡申科更不急。他们在军演现场笑着握手,桌下却各算各的账。这种关系,说是“新苏联雏形”,不如叫一种地缘政治上的结盟便利店。
商品随时上架,随时下架,谁也不欠谁长期会员费。只是彼此明白,不抱团,就得面对更大的外部压力。
所以,合并的传闻还会有,新闻还会炒,联盟还会开会,可真正走到签署统一宪法、共享一个议会的一步,可能永远悬在中间,既不落地,也不散伙。
这就是现在俄白之间微妙又现实的状态。
陈赓马不停蹄奔赴朝鲜,多年后毛主席告诉金日成:“感谢”杜鲁门
卫报: 前水晶宫老板面临9700万美元索赔, 多俱乐部集团陷
2K 超清 《警察局》,动作悬疑爽片,顶级杀神为追杀目标,单
狐狸尾巴藏不住, 蓝盈莹的“野心”操作, 让她付出了代价
炒股养家心法(一):赚钱效应
美军4500人兵临城下,墨西哥秒懂,扭头对中国加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