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可转债逆袭打破传统投资价值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5-11-24 18:34 点击次数:102

沪指震荡下的投资选择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青睐可转债?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沪指,其实沪指又一次卡在4000点附近上下波动,不过虽然很多人还看好长期走势,但是眼下大家都明白,短期真的不好猜,所以这个时候,哪些投资方式更靠谱?我的观点很明确,又稳又灵活的可转债,比正股更有性价比,不如换个思路,多看看可转债怎么选,这种产品能进攻,又能防守,适合多数投资者。

那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大家都知道,可转债既像债券,也像股票,不过两面性决定了它在不同行情里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去年美股大跌,很多中国投资者也很担心正股,结果可转债市场反而成交量暴涨,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场可转债交易额同比增长了30%,而同期A股成交额却没啥亮点,这说明什么?正股震荡,不少资金其实正在寻找一种能躲风险又不失机会的工具,可转债正好满足了大家这点需求。

那么具体为什么能攻能守?比如说吧,假如你手里买的是某科技公司的可转债,结果这家公司今年业绩暴增,于是正股涨幅很大,可转债也就可以转成股票跟着赚,但要是下半年遇到经济周期调整,板块哑火了,正股大跌,不过只要公司没爆雷,可转债就变身债券,继续给你付利息,万一真一路跌到头,纯债价值还兜个底,相比正股一跌全亏,可转债不仅风险有限,还有上攻机会,这种组合其实很难得。

不仅机构喜欢,越来越多普通人也在关注可转债,原因不光是因为产品本身的特性,还有交易规则其实很友好,可转债交易不限T+1,买卖比正股还灵活,2024年以来,可转债开户数月增20%,不少券商纷纷开设专门的可转债投资课堂,甚至很多80后、90后上班族都开始每周定投,理由很简单,就是既不想过于冒险,但又不愿彻底错过大行情,这样的需求,可转债刚好可以满足。

事实上,可转债市场已经不再是“冷门小众”,而是正慢慢变成主流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而且可转债品种也越来越齐全,比如消费、科技、新能源、金融,各种行业都有专属“可转”产品,理财达人甚至会专门定制“可转债基金池”,用数据工具去筛转股价差、波动率、行业基本面,从而做到更精准投资,所以比起单独炒股或者单纯买债,更能适应不同人的投资偏好。

同时需要注意,可转债并不是完全无风险,这点不能忽视,比如有些“高溢价”或者“双高”可转债,其实已经很贵,风险反而增加,比如2024年某些热门科技板块的可转债最高价甚至接近160块,超过纯债价值一倍以上,结果一旦正股暴跌,可转债立马掉头,亏损速度毫不逊色,因此太高价位的不建议盲目追涨,只有估值合理、公司基本面健康的可转债才值得配置,所以挑选之前一定要研究清楚。

大环境也是影响可转债价格的重要因素,比如2022-2023年期间,整个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债券部分收益反而吸引长线资金,结果很多投资者宁愿拿可转债“吃息”,等行情好了再转股,稳稳躺赢,这种组合让投资风险进一步降低,如果未来市场重新高涨,可转债的股性优势又变得突出,这种灵活性是普通股票和普通债券都不具备的。

再举个国际案例,比如美国,加拿大,很多养老基金长期配置可转债,不仅关注股市回报,更注重稳健收益,包括加息周期里,机构都会提高可转债比例以避免波动,这和国内的趋势其实高度类似,据统计2023年美国可转债总市值超过4000亿美元,说明全球资金对于这一品种的认可程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在高波动市场时期,可转债成为“攻守兼备”的优选。

理性投资也很重要,不能光看过去表现或者跟风买入,投资最怕的就是“只看赚钱不看风险”,所以大家要多关注转股价格、到期收益率,以及公司信用,市面上很多理财工具或者评级机构也会提供这些数据辅助,比如某APP专门有“可转债溢价提醒”,帮你及时发觉哪些品种风险增加,这都能让投资更科学。

有意思的是,大部分新手投资者刚入门,往往只关注转股赚钱,但实际上,有经验的老玩家反而把利息稳收和底价保本当作可转债最核心的吸引力,比如去年金融圈的一条段子“只要公司不爆雷,可转债就是最安心的选择”,说明很多人并不是求暴富,而是想把资产稳稳地放在那里,获得持续复利,这其实才是可转债市场最大价值。

不管市场怎么变,投资者都需要工具去平衡收益和风险,而可转债正好提供了一种“双保险”模式,不仅能抓住机会,也能规避风险,所以短期沪指震荡下,可转债还是很值得大家深入了解,不光机构,普通人也能参与,只要选对品种,理性配置,长期来看是个低风险高弹性的好选择,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未来可转债市场会不会产生新的创新?比如智能筛选或者跨境产品,大众资产配置还会如何演变?或许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思考的方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