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证监会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扩容与稳定如何兼得?

发布日期:2025-08-10 23:03 点击次数:102

"科创板又要放开未盈利企业上市?这次会不会又是一场IPO大扩容?"相信这是很多投资者看到最新政策时的第一反应。6月18日,证监会宣布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这一消息瞬间引爆市场讨论。

政策调整背后的深意

仔细研读《科创板意见》可以发现,这次政策调整并非简单"开闸放水",而是科创板制度包容性改革的重要一环。第五套上市标准不仅重启,更扩大到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行业,直指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在公告中特别强调"不会出现大规模扩容",这释放出明确信号:扩容不是目的,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展才是根本。数据显示,2023年8月底以来证监会已阶段性收紧IPO,9月至12月核发批文仅32家,远低于前8个月的213家。

严把入口关的"三重保险"

政策放宽不等于门槛降低。证监会建立了严密的"三重保险"机制:首先,坚持"硬科技"定位,确保企业质量;其次,健全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和逆周期调节机制;最后,强化信息披露监管,让市场充分知情。

这种"宽进严管"的思路,实际上借鉴了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正如证监会发言人所言,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这种审慎态度,正是为了避免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IPO乱象。

投资者保护同步升级

与上市标准放宽同步推出的,是一系列投资者保护措施。科创板ETF将被纳入基金投顾配置范围,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监管部门还将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品类,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这种"双向调节"的智慧,体现在政策既考虑企业发展需要,又兼顾投资者利益保护。正如证监会强调的,注册制改革绝不意味着放松监管,而是将监管重点转向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

资本市场如大江大河,需要活水注入,也需要堤坝防护。证监会的这一系列政策调整,恰似在开闸引水的同时修筑防洪工程。当科技创新型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当投资者权益得到更好保护,中国资本市场才能行稳致远。你认为这次政策调整能实现扩容与稳定的平衡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