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烧钱大战为何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房贷
发布日期:2025-07-21 02:38 点击次数:192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路面积水严重。一外卖小哥不顾风吹雨打,骑着电车飞驰在雨水流淌的街道,只为了争分夺秒地完成送餐目标。
门铃响起,我打开门,小哥将一股混合着雨水腥味和食物香气的外卖递到我面前,还没等我说声谢谢,小哥已消失在昏暗的楼道里。我拿着外卖回到桌前,桌旁的咖啡早已凉透,电脑桌面赫然显示着的PPT第二页,预示着今晚又是一个不眠夜。
一个在路上,一个在案头,各自咬合着看似不同却殊途同归的命运齿轮。
最近这段时间,外卖大战冲上热搜,各大平台纷纷上演自己的百亿补贴,势必要将对手扼杀在摇篮里。在补贴高峰期,不少连锁茶饮咖啡店商家单日可以接到400—2000杯订单。有连锁奶茶店店长表示,旗下门店最高预约单量接近400单,更有门店预约了超过3000单,不少奶茶店员表示“一天卖完了半年的库存”。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2017年排队买房的场景。“再不买就买不到了,我先给你弄个认购,能不能买上不好说”,销售的话一直萦绕在我耳边。90后刚毕业的我没有那么多的认知,天真的以为涨了20年的房子,再不买就真的买不起了。
于是从那以后,刚需的我就背上了几十年的巨额房贷,成为了房地产的最后一波韭菜。
后来的事情众所周知,繁华过后是一地鸡毛。
外卖平台的烧钱大战和当年的炒房盛宴,都是资本狂欢下的炮灰经济学。同样的戏码,只是换了角色,资本运行的底层逻辑没有任何区别。
这种虚假的繁荣,最后的代价,一定是以接盘侠买单来收尾的。
目前,伴随着高额的外卖补贴,商家和骑手行业面临着短期狂欢与长期透支的局面。
在这次外卖大战中,部分骑手日收入高达1000-1700元,而原来仅仅100-400元。代价是,骑手们日均工作14小时,40℃高温下通宵跑单成常态。为冲单超速、闯红灯,事故风险倍增。
我并不是嫉妒骑手赚钱多,我想说的是,这一幕和做设计师的我经历如出一辙。
当年听说了房地产的火热,我学习了城乡规划专业。毕业后靠着行业残存的红利,也赚到了几年钱,不过无论我如何加班加点的工作赚钱,和当年的房价涨幅来说,都是杯水车薪。最终也难逃被资本割韭菜的命运。
同样,当下的外卖大战必然也是不可持续的。
外卖平台烧钱的本质无非是为了争夺即时零售的流量优势。而商家和骑手们的高收入不过也是资本博弈的短期副产品。根据网络数据,某平台单均补贴成本达29.8元,日亏超1.49亿,亏损压力终将转嫁至商家和骑手,不是降低单价,就是提高罚款。
房地产行业曾经亦是如此,地产的黄金时期催生出了巨量的设计需求,高校盲目开办相关专业扩招,许多像我一样的小白以为这行业可以干一辈子。地产下行周期,设计院业绩下滑,无论曾经如何的风光无限,现在依旧摆脱不了成为血汗工厂的命运。
而大量的行业年轻人,刚步入人生的起点,就遇到了路口的转折点。毕业即失业成了当下热词,这也导致了很多的社会问题。
资本的无序扩张总有一天会退潮,留下的外卖商户,面对着补贴褪去后极高的平台提成暗自神伤。骑手们凝视着自己高额的罚款与隐隐作痛的小腿,只能无助的低吟。更不用提背负着多年房贷,紧衣缩食为资本买单的广大90后青年了。
就像“房住不炒”写入政府文件一样,外卖大战也定会受到行业监管。而一地鸡毛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社会性问题。小编认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永远不能以牺牲从业者尊严或社会长期福祉为代价。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一定要冷静的面对资本的吸引,提高认知,看清楚局面再入场。
愿我们都能炼就一双慧眼,在纷繁的资本生态中看清本质,不做轻易被裹挟的浮萍,而是做自己财富与认知的掌舵人。
用一句话总结:
敛目收心观世相,沉身静气待机缘。


黄金VS钻石:价格相差500倍,谁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人气巨献《末世最强进化》,别拦着我,我就想逆袭走上人生巅峰!


无机纳米硅修补砂浆,设备和结构的重要材料


《明末》新实机女BOSS引热议:羽姐的大脚太带派了!


当正常人走短剧抽象剧情, 荒诞解构拿捏喜剧密码 |本周短剧红


不忍放手的《杏林春满》,文笔细腻有亮点,剧情流畅爽点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