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势力目标跳票,价格战卷利润,用户观望情绪升温
发布日期:2025-10-25 02:21 点击次数:145
新能源赛道,这两年当真是风云变幻,好不热闹。
各路新势力雄心勃勃地喊出了“2025年冲百万”“三年进前三”的口号,把市场气氛炒得沸沸扬扬,你要是不跟着喊两句,都不好意思在朋友圈晒新车了。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嘛——未免有点儿骨感。
转眼2025年都要过半了,各家的年度目标完成得咋样了?
数据不会说谎,行业新势力品牌里面,九个月下来,完成率超过70%的,居然只剩小鹏、零跑、魏牌和小米四家。
是不是很扎心?
尤其看看小鹏,完成度89.5%,还能略感欣慰,其他品牌呢?
理想、蔚来等曾经风头无两的名字,完成率转了一圈,也才35%到45%。
你说,透着一股莫名的尴尬。
明明大家都信誓旦旦,新势力的劲头仿佛能掀翻传统车企天花板,怎么最后却没有醋包可以蘸蘸?
问题到底出在哪?
是“吹牛”吹得过了火,还是真有苦衷?
咱慢慢拆开来,别着急。
首先得说,那些华丽的KPI,真不是拍脑袋瞎定的。
为什么敢定这么高?
跟新能源大环境分不开。
2025年8月,全国新能源渗透率已经55.3%,连续六个月稳定在50%以上。
这数据甩出来,搁谁身上,都会心潮澎湃,以为风口终于来了。
有头部品牌高管还在年初信誓旦旦:“渗透率每涨一个点,就是百万级增量空间!”
是不是听着特别振奋?
问题也恰恰在这,被这一波爆发式增长冲昏头脑的,不只一个两个品牌。
短期的火热,被错当成常态。
“躺赢”思维占了上风,人人都觉得,自己离彩票头奖只差两个零。
但现实没这么美。
某些新势力,目标还不仅仅是“自嗨”,而是专门“画大饼”给资本市场看的。
你以为喊出50万销量,是想跟友商正面PK?
不,咱们先吸引点关注,再稳稳融资一轮。
你发现没,某二线品牌刚定出新目标,转头就到手十亿的融资,是不是有点“巧”?
这玩法,早已不是新鲜事。
车圈和互联网的资本基因相结合,那就是把目标变成PPT,一轮包装,一轮募资,风投似乎更信大饼。
可是,真金白银还没落袋,糟糕的事就来了。
打价格战,这几年真是野蛮到什么程度你没想过。
从2023年特斯拉带头降价后,新能源车市比卷娃还卷。
1到5月,73款新车齐刷刷开启降价模式。
哪个不跟进,就怕直接被市场“KO”出局。
比亚迪一口气降了22款,还打着“促销补贴”旗号。
下游品牌要是不跟降,销量直接崩盘,谁不着急?
零跑干脆拼命降到10万以下。
销量倒是上去了,可利润率跌到2%都保不住。
你想,公司营收都不见增长,还得应付售后服务的投诉高发期,自己拿鞭子抽自己,这操作,也是六亲不认。
小鹏也够拼。
限时保价、各种让利,努力维持目标数字漂亮。
但贪了销量,舍了研发,智能驾驶被迫减投。
久而久之,技术没跟上,核心竞争力也边缘化。
你说,竭泽而渔划不来,可在价格战洪流面前,大家只能随大流。
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在降价,后期肯定难受。
“不降价没人买,降价活不下”,你咋选?
说到这,还得提一下营销。
不知道是互联网那股带货风灌进来了还是咋的,车企现在一个比一个会“编剧”。
哪个不吹点黑科技,都不好意思做发布会PPT。
你见过那种宣传片没?
标题是“全自动驾驶即将商用”。
结果用户提了车一试,啥都被法规锁得死死的,体验堪比看纪录片。
真的假的就甭提了,反正宣传是科幻大片,实际是低配生活小品。
还有的搞“车家互联”,说“车是智能生活中枢”,听着仿佛两个字——未来。
手一抖,连扫地机器人都能车机控制。
可仔细琢磨,其实适配场景还不到10%。
这些概念热闹是热闹,真正落地下水的,没几个。
用户反复被吊期待值,心也凉了一半。
数据说话呗:2025年用户观望期从1.5个月直接翻倍到3个月。
没人肯冲动买单,都是被“营销”给整怕了。
这还没完,信任危机才是新能源市场最大杀器。
企业“吹牛”次数多了,谁还信你家车能拯救宇宙?
连鸿蒙智行都玩这个套路,前脚说百万辆生态,后脚揭晓,1到7月只卖24.7万辆。
真是自揭老底,没想到吧?
咱再扒拉扒拉供应链和渠道,这也是能让人头疼到怀疑人生的点。
有的企业太乐观,提前锁定大量电池产能,要的就是把供应链塞满,结果卖不出去,电池库存直接积压10GWh。
钱也不是流水线来的,超20亿的尾款眼巴巴躺账上,投也不是,不投也不是。
这时候你就能体会到什么叫“虚胖”。
渠道扩张也是同理,蔚来今年不还搞了200家新门店?
结果呢,管理顾不过来,价格体系乱成一锅粥,经销商为了考核,自掏腰包给客户补差价,最后搞到几乎集体维权。
你说压力大不大?
制造业真不是纸上谈兵。
影响还蔓延到产业链上游。
厂家扣紧降价这根绳,零部件供应商被迫买单。
你让我年年降10%,本来利润率才7.2%,这不叫活活给逼成“零利”?
有企业为了省这点钱,都用铁防撞梁替铝合金,电容数量能砍就砍。
这样下去,说不定哪一天“掉链子”的事故就出来了。
归根结底,新势力的目标跳票,问题真不是“谁吹牛嗓门大谁就能赢”。
而是整个行业脱离政策温室,进入了纯市场角斗场,规则完全变了。
市场渗透率摸到50%,谁都不会再等你慢慢成长。
过去那套靠补贴、靠渠道、靠忽悠增长的便捷路子,现在已经走到头了。
汽车从来不是短跑零售行当,谁还指望“互联网速度”冲出王者新星,就是在自欺欺人。
你看奔驰,光安全气囊技术就磨了30年,丰田一套混动技术砥砺26年。
别人那是真刀真枪“下苦功”。
新势力与其上会前一顿吹,把销量拨到天上,还不如老老实实把风控和技术补齐,把噱头减一点,把产品力做硬。
用心伺候用户,别让“车机扫地机”变成营销梗。
该花的钱花在刀刃上,供应链、研发两头都不能松懈,才有真正跑出来的希望。
谁还不是在过日子?
别把概念炒成了泡沫,到头来“东风吹破一地鸡毛”。
靠忽悠迟早会被现实“扇脸”,早醒早好。
你怎么看新势力的“吹牛式定标”?
你会被概念带节奏,还是回归真实体验,给出自己的选择?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汉献帝退位时向曹丕透露:衣带诏实为可怕阴谋
中日韩一季度外国游客数据大揭秘:日1000万,韩430万,中
泰山队水货变身!7场狂轰14球,被韩鹏用活了,韩国足坛羡慕了
百色铅板7mm的特性与应用
延安整风,康生指责陈赓营救蒋介石,陈赓回应:难道让他成革命烈
中国男篮连败澳洲队,崩盘体能成硬伤,未来需加强体能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