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0万买辆新车,到手才发现是辆“二手货”!汽车行业不敢说的黑幕,正在掏空你的钱包
发布日期:2025-11-20 10:08 点击次数:56
走进二手车市场,那些贴着“原厂质保”“准新车”标签的车辆,方向盘塑料膜都没撕,里程表显示不到1公里。它们挂着比官网便宜一两万的价格,吸引着捡漏的消费者。这些车看似刚从4S店开出来,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一次身份转换从新车变成了二手车。
长城汽车董事长在公开场合透露,各大平台上至少有三千到四千家商户在销售这类零公里二手车,这个数量足以影响细分市场的价格走势。
2024年全国二手车出口量约为44万辆,其中高达80%的车辆实则是零公里产品。这意味着大量新车以二手车的名义流出国门,完成灰色套利的最后一环。
车企制造这些“销量神话”的背后,是库存压力的真实写照。2025年9月,全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达到54.5%。超过70%的经销商无法完成当月销售目标,一半以上处于实际亏损状态。为了不被列入“滞销车型”名单,品牌总部会在月末向经销商强行摊派销售任务。
经销商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接受罚款,要么刷销量。于是出现了“回购流转”的操作模式。车企指定渠道方购买车辆完成销量任务,再由关联方低价收回车辆。
同一台车在数据上被卖出两到三次。这些车辆从工厂下线时,就已被安排进销售,回收,出口的完整计划中。国家为鼓励消费推出的补贴政策,也被钻了空子。
新车换购最高可获得2万元补贴,车企和经销商通过虚假置换流程套取补助。这些车根本没有经过实际使用,却凭借完备的流程从财政拿到补贴。完成套利后,车辆凭借出口退税政策再次变现。
消费者以为用26万买到了原价30万的车,实际上获得的是一辆处于灰色渠道的产品。首任车主的质保权益可能无法兑现,车辆可能在库存中停放数月导致电池老化。经销商为了保住4S牌照,明知亏本也要接单提车。行业从“车等人”变成了“人哄人”。
工信部等主管部门已发文表示将重点打击虚增销量行为。虽然尚未公布具体惩治机制,但舆论风向已经明确。
整个从生产到出口的链条都可能面临查账。一些地方政府默许这种现象的存在,因为这能暂时稳定当地工业产值和税收数据。消费者发现所谓的准新车不过是换了个马甲的新车,信任开始动摇。数据游戏终究掩盖不了市场真实的反馈
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看历史经验的现代转化
卡瓦哈尔重伤! 阿斯: 阿诺德获得绝佳上位机会, 有机会证明
对决澳洲女篮成试金石? 若告负恐遭质疑, 李梦或提前回归战强
美国空军遭遇“行动受限”:战机完好率骤降,中国形成鲜明对比
祖冲之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千年
兰德尔&麦丹双双空砍30+,森林狼6天内遭湖人双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