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战》“老民兵” 竟是幕后大佬!张望:托起半个影坛的无名英雄
发布日期:2025-11-22 10:12 点击次数:199
从华东军区文工团走出的影坛奠基人:张望与他的“明星军团”
提及吕其明、仲星火、铁牛、孙永平、李玲君、董克娜、严励等人,想必资深影迷都不会感到陌生。
吕其明曾荣获“七一勋章”,其创作的《红旗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音乐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仲星火、铁牛、孙永平、李玲君等人,均是昔日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知名演员。他们主演过大量经典影片,塑造的角色形象鲜活生动,深入人心。
董克娜的职业生涯始于上影厂演员岗位,之后转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导演。她参与执导了《昆仑山上一棵草》《第二次握手》《明姑娘》《相思女子客店》等多部经典电影。
严励作为著名演员张瑞芳的丈夫,以编剧身份创作了《飞刀华》《难忘的战斗》等电影剧本。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活跃在影视、音乐领域的从业者,都来自同一个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一团。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华东军区文工团一团的创作人员集体转业,加入新成立的上海电影制片厂。正是从这里,走出了众多后来的电影明星。
不过,很少有人会问:这个人才辈出的文工团,当年的团长是谁?
这位团长其实也参演过电影,塑造的角色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但由于他长期负责行政工作,参演的影视作品数量有限,所以知名度远不如他培养的“部下”。
即便如此,他仍有着特殊的行业地位——既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的首任团长,也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的首任团长。
这位传奇人物,名叫张望。
尽管“张望”这个名字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在张瑞芳、汤晓丹、吕其明等影视界、音乐界名家的记忆中,他既是德高望重的老团长,也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兄长。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值得记录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讲述这位影视界老前辈的人生经历。
张望很早就投身革命工作,资历深厚,但晚年命运坎坷。他年仅67岁便离世,而妻子更是走在他之前。
一、投身革命:从抗日宣传到文工团建设
1918年,张望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
幼年时期,他跟随家人先后在安阳、焦作、北平等地生活,后来又迁居南京。
1937年,19岁的张望来到上海,准备报考大学。然而,“七七事变”突然爆发,全国抗日战争正式拉开序幕。满怀爱国热情的张望不愿做亡国奴,毅然加入抗日宣传队伍。
同年,他回到老家商城县。这里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早在1929年,红军就曾在这里建立鄂豫皖地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在商城县,张望找到了地下党组织,并加入商城学生战时服务团。他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
1938年9月,日军攻占商城县。张望瞒着家人,悄悄加入游击队,采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抗击日军。由于具备文化知识,他被任命为中队教导员。
那时,张望的文学才华已初步显现。他撰写的诗歌和文章投给报社后,很快就能发表。著名诗人臧克家十分欣赏他的才华,经常给予鼓励,这让张望更加坚定了通过文艺宣传抗日的决心。
随后,他与弟弟张炳炎、堂兄卜易生、堂姐张敏、堂弟张泽易、徐文、堂妹张泽华等人,共同加入安徽省总动员委员会第七工作团,合作出演了多部话剧。
1939年,鄂豫皖抗日根据地成立青年剧团,21岁的张望担任该团副团长。
青年剧团成立后,创排的第一部作品是揭露汪精卫卖国行径的话剧。张望在剧中饰演一名日本军官,为了更好地塑造这个反派角色,他特意剃了光头,演出效果十分出色。他一登场,就引得观众阵阵大笑。这部话剧在整个大别山地区广受欢迎。
不过,有一次演出中,张望差点出现失误。
当时他正生病,担心受风,便在头上戴了顶帽子。可登台时,他因身体不适头脑昏沉,忘了摘掉帽子。直到看到台上其他演员的反应,他才意识到问题,心里暗叫“不好,这次要演砸了”。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假装意外地摘下帽子扔到地上,露出光头,依旧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他的临场应变能力,赢得了所有人的称赞。
1940年,青年剧团抵达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在地半塔集后,改编为新四军二师抗敌剧团。张望先是担任副团长,后来升任团长。而他的堂弟张泽易,则在淮南抗日根据地最高政府机构——淮南联防办事处创办的大众剧团担任团长。
在此期间,张望带领抗敌剧团创作了反映皖南事变的歌曲《茂林血债》和话剧《两肩仇恨》等作品。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为支援新成立的七师抗日根据地,1942年11月,军部从总部和二师抽调部分干部前往七师文工团工作。张望被派往新组建的新四军七师大江剧团担任团长。当时年仅12岁的吕其明,就是这个文工团里的“红小鬼”。
在七师文工团任职期间,张望与团员们共同排演了多部新剧,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一师的前线剧团、二师的抗敌剧团与大众剧团,以及四师的拂晓剧团合并,组建为华中军区文工团。之后,华中军区文工团又与山东军区文工团合并,成立华东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随着部队整编,该文工团后来发展为华东军区文工一团和二团,张望担任一团团长。
此时,他带领的团队人才济济。团里不仅有“音乐天才”吕其明,仲星火、铁牛、孙永平、李玲君、董克娜、严励等人也在其中。他们在山东临沂一带创作并演出了大量优秀作品。
1949年5月26日,张望率领文工团抵达上海。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很快就接到了新的任务。
二、转型影坛:从团长到演员剧团奠基人
1949年11月,上级作出部署:派华东军区文工二团继续南下,前往福建开展工作;文工一团则留在上海。
恰逢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为充实创作力量,组织安排华东军区文工一团集体转业,成员进入上影厂,分别担任演员和技术人员。
就这样,张望、吕其明、仲星火、铁牛等人的人生轨迹,迎来了重要转折。
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张望除了担任领导职务,还以演员身份参演电影。
他先是与金焰、项堃等知名演员合作,出演电影《大地重光》,在片中饰演马县长。尽管戏份不多,且普通话不够标准,但他依旧投入极大的热情认真演绎。
1952年,他在战争题材大片《南征北战》中饰演“老民兵”一角。影片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刘沛然饰演的张连长带领部队来到一座山头,向当地一位老大爷询问对面山峰的名字,老大爷回答“那是凤凰山”。接着,老大爷又对张连长说:“你别叫我老大爷,别看我上了年纪,可我还是个民兵啊。”这番话让张连长连声称赞:“老同志,真有你的。”
这个“老大爷”的扮演者,正是张望。有趣的是,拍摄这部电影时,他年仅34岁。
除了演员身份,张望还担任《南征北战》的副导演。他特意安排昔日的战友和部下在影片中出演角色,比如王力饰演刘团长、天然饰演指导员、王琪饰演陈德海、铁牛饰演小胖子李进、仲星火饰演刘永贵、孙永平饰演丁宝山。
他本可以在剧组为自己争取戏份更重的角色,但他却把展示才华的机会,全部让给了曾经的“部下”。
正如观众所见,铁牛、仲星火等演员正是通过《南征北战》这部电影,被更多观众熟知和喜爱。
虽然张望饰演的“老大爷”并未出现在影片字幕中,但他那句“别看我上了年纪,可我还是个民兵啊”的台词,却让观众印象深刻,至今记忆犹新。
1953年9月4日,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正式成立,张望当选为首任团长,金焰、汤化达、刘琼担任副团长。
在他担任团长期间,积极安排剧团演员参与影视和话剧创作。演员们先后参演了《斩断魔爪》《妇女代表》《鸡毛信》《伟大的起点》《渡江侦察记》《淮上人家》等电影,还排演了《英雄阵地》《雷雨》《幸福》等话剧。
1954年,在张望的坚持推荐下,原本默默无闻的李玲君获得了出演电影《渡江侦察记》中刘四姐一角的机会,并凭借这个角色一举成名。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张望与妻子丁文从上海前往东北长春。张望担任长影厂艺术副厂长,同时兼任演员剧团团长;妻子丁文则进入长春市总工会,担任副主席。
在长春工作期间,张望大力扶持年轻演员,张圆、郭振清、赵联、印质明、庞学勤、李亚林、刘增庆等人都在他的帮助下获得展示才华的机会,逐渐在影视圈崭露头角。
然而,特殊十年时期,长期在文工团和电影演员剧团担任领导职务的张望遭到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他的妻子丁文因无法忍受残酷折磨,选择自尽。
妻子的离世给了张望沉重打击,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处于精神萎靡的状态。
直到局势好转,张望才得以平反。但此时,他的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不再担任长影演员剧团团长,转而担任长影厂顾问。
1985年,全国各大电影厂的250多位电影明星齐聚广州,举办首届表演艺术研讨会,并成立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令人惋惜的是,曾担任上影厂和长影厂演员剧团首任团长的张望,却因疾病去世,享年67岁。
张望并非影视明星,却培养和扶持了众多明星;他本人知名度不高,手下的“兵”却个个能力出众、成绩斐然。即便他参演的电影不多,但他对中国影视行业的贡献值得被铭记,他的名字也应该被更多人知晓。
美俄都做不到,中国却成功了!5000公里外打航母,射程覆盖第
气动隔膜泵的磨损部件有哪些?气动隔膜泵主要磨损部件详解
高铁候车厅想抽烟怎么办?文明出行需知这些规定
凌晨想吃烧麦有多难?天津夜色里的深夜馋虫真实写照
《中年好声音3》冠亚军获TVB重点栽培, 资源收入或超《声梦
游戏有潜力还是电商更赚钱?中小企业老板的最佳选择居然是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