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儿子考上一本没办升学宴,收到请帖后我选择只送钱不赴宴合适吗

发布日期:2025-08-06 19:54 点击次数:55

升学宴季一来,仿佛整个县城的空气都被拌进了白酒和红包味。朋友圈刷到眼睛发涩,全是“状元宴”“985霸屏”之类的大动作。人情世故这东西,比高考分数线还难琢磨。我家,今年就有点像没赶上末班车的乘客:一本理工,软件工程。说实话,这专业早几年谁家能沾着都得开香槟,可现在,饭桌上一说出来,亲戚的表情能比微信表情包还精彩。

印象最深的不是成绩单,而是那堆红通通的请柬。六月底那天,天气闷得像蒸包子,我妈一边擦汗一边嘟囔,“人家小王家孩子又请咱们吃饭,你说去不去?”茶几上的请帖堆成小山,我爸装作没听见,翻着电视找球赛。我就坐那儿,突然觉得自己像个没被选中的球员,场边看戏。是的,升学宴这场局,谁都想赢,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场。

其实决定不办升学宴,大概是种半推半就的尴尬。怕孩子觉得委屈,更怕自己在亲戚面前“掉链子”。有人说,这不是玻璃心,是生活教出来的防御机制。你要真觉得“能考上一本多好”,那是你没被亲戚拉到角落里问“以后能进阿里吗?薪资高不高?”“清北没戏,二本都能办宴?”我家孩子那句“爸,没事儿”的淡定,有时候让我怀疑他是不是比我更适应这个社会。

升学宴到底是为谁?为孩子,还是为家长?去年表哥家孩子考了个普通本地院校,家里大摆筵席,亲戚们笑得灿烂,饭后却在小区门口悄悄点评:“以后工作难找。”这场景像极了球赛场下的观众,嘴上喊着“加油”,心里早有剧本。明面上是祝福,其实谁都揣着算盘。成年人社交哪有圣诞老人,红包进进出出,明年还得找机会再回来。升学宴这门生意,北上广平均一桌两千起,八千块打底还不算酒水。你以为这是给孩子庆祝,其实是大人之间的“人情互换所”。

说来也怪,升学宴请柬发得多,主动请客的反而越来越谨慎。怕面子挂不住,怕朋友圈比拼输了气场,怕热闹背后全是比较和暗箭。你想躲清静,结果礼数还是绕不开。去年我一个老同学,孩子考得一般,他说“礼去人不去”,省心。结果被亲戚记了小本本,逢年过节聊起,话里都带刺。说白了,这局里没人是赢家,谁都想少欠点人情债,可谁都在里面打转。

再往深里想,这种社交焦虑也不是独此一家。你看那些体育明星,孩子升学照样被放大镜伺候。某明星儿子高考没上清北,升学宴照摆,媒体一顿热炒,网友比亲戚还热心。有人揪着成绩说事,有人盯着礼单盘算盘。舆论场有时候比自家厨房还热闹。你说是“别人家的孩子”效应也好,是人情社会的惯性也罢,升学宴早就不单纯了。

有时候我也琢磨,是不是自己太较真了。毕竟有人觉得,能考上大学就该高兴。可真轮到自己,心里那点酸爽,只有经历过的人懂。朋友圈一刷全是升学宴,桌布花样都能认全,谁家酒店服务好都门儿清。你要说不羡慕?谁信。可转念一想,这阵风过去了,日子还得照过。IT行业再卷,软件工程再难就业,孩子还是得自己去找路。升学宴能决定什么?

聊到这儿,突然想起去年世界杯,德国队爆冷出局,赛后教练一句“生活还得继续”成了热搜金句。升学宴这事,有点像球场上的失误,谁都怕,但总得有人面对。你说我现在后不后悔?有点。但更多的是松了口气。没必要在一堆客套里陪笑,没必要为了一场饭局把自尊折腾得七零八落。该来的压力总得自己消化,升学宴只是个借口,背后的本质大家心知肚明。

你家今年升学了吗?收了多少请柬?是选择礼到人不到,还是硬着头皮走一遭?有没有哪一刻觉得,升学宴不是庆祝,而是大型情感拉锯战?说不定你家孩子还觉得无所谓,倒是咱们这些大人自顾自较劲。留言区来聊聊,升学宴这场“社交马拉松”,你是跑在前头,还是悄悄溜边?别让人情债拖垮了生活节奏,毕竟谁都想活得自在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