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平台说抽成上限27%,司机却说平均才14%?真相扎心了!

发布日期:2025-10-08 13:13 点击次数:152

最近好几家网约车平台都发了通知,说要降低抽成。

最高不超过27%。

这事儿一出来,网上吵翻了。

有人拍手叫好,觉得司机终于能多赚点。

也有人冷笑,说27%还高呢,平台还是赚太多。

但说实话,很多人一开始就搞错了。

把“抽成上限”当成“平均抽成”了。

以为每单都被拿走两成七。

不是的。

我老家在成都,我表哥就是开网约车的。

他跟我说,他上个月总共跑了将近一万五的流水,平台扣了两千六左右。

算下来,差不多17个点。

他说他跑了一年多,从没哪个月超过20%。

他还特意看了后台数据,平台每个月都会发一个“服务费明细”。

有时候低到8%,有时候冲到23%,但整体拉平,基本在18%上下浮动。

这不是个例。

有机构在全国好几个城市做了调查,收了五千多份有效数据。

结果发现,一半以上的司机,抽成中位数是18.8%。

大多数人集中在18%到20%之间。

抽成超过25%的司机,只占0.25%。

更离谱的是,还有0.059%的司机,月抽成是负的。

啥意思?

平台倒贴钱给他。

他实际拿到的钱,比乘客付的还多。

滴滴最近也公布了数据。

2024年全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14%。

14%和27%,差了一倍还多。

你非说平台靠抽成暴利,那真是冤枉人了。

为啥会有这么大差距?

因为抽成不是死的。

它是活的。

比如早晚高峰,雨天,打车的人多,司机少。

平台就主动降抽成,甚至不抽,还得补贴司机去接单。

不然没人愿意打不到车,投诉一堆。

反过来,司机空车回家顺路接个单,平台知道他反正也要走这条路,接单意愿强。

这种单子,抽得多一点,也没啥怨言。

这叫动态调整。

目的不是多赚钱,是让车和人对得上。

可很多人不知道这些。

总觉得平台就是搭个App,点点鼠标就收钱。

轻松得很。

真这么简单,我也去搞一个试试?

实际上,每一单背后,十几道流程。

定位不准行不行?地图偏了谁负责?

乘客投诉了找谁?司机被绕路了怎么处理?

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客服响应、系统维护、安全监控……

这些都不是免费的。

更别说补贴了。

我们小区门口有个老王,以前送外卖,去年改跑滴滴了。

他跟我说,冬天那会儿下大雪,他本来不想出车。

结果打开App一平台给了“恶劣天气激励”,每单额外补八块。

还有“早高峰冲单奖”,连跑五单再给一百五。

他那天挣了七百多,比平时多两百。

他自己都说,没这些补贴,真不一定愿意冒雪出门。

这些钱从哪来?

抽成里出的。

你以为平台把钱揣兜里了?

其实大部分又发回去了。

再说利润。

你说平台是不是赚翻了?

咱们看数字。

滴滴2024年营收两千零六十八亿。

听着吓人吧?

但全年利润才十二点六亿。

利润率0.6%。

你去楼下开个煎饼摊,一天卖五百,净赚三百,利润率都60%。

它这个0.6%,算什么暴利?

更惨的是前几年。

2018到2022,五年亏了一千零八十四亿。

2023年才勉强扭亏,赚五个亿。

今年三个多亿,如祺出行也亏一个多亿。

哪个“暴利行业”是这样过的?

可还是有人问:平台不赚钱,为啥司机也没涨收入?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

我去杭州玩的时候,打了个车,跟司机聊了半个多小时。

他是安徽人,来杭州三年了。

说现在最难的是——单子少了。

以前一天能跑四十单,现在顶多三十。

不是他不想跑,是车上不去。

数据显示,广州从去年九月到今年五月,网约车多了两万多辆,司机多了快一万。

但日均订单量从14.21掉到了12.22。

车多了,活少了。

僧多粥少。

这背后有个现实:很多人失业了,找不到工作,就去跑网约车。

它成了就业的“临时落脚地”。

平台没赶人,社会压力却压到了司机头上。

大家互相卷,收入自然上不去。

所以司机收入低,真不能全怪抽成。

关键是单不够分。

我认为,讨论网约车,不能光盯着那个百分比。

得看整个生态。

平台不是提款机,司机也不是受害者,用户也不想加价。

大家都想平衡。

可现在的问题是,运力已经饱和了。

再这么下去,谁都挣不着钱。

我表哥说他打算歇两个月,看看有没有别的出路。

老王也在考虑回老家修车。

这个行业,需要的不是情绪化的指责。

而是实打实的数据,和冷静的对话。

希望以后大家说话前,先搞清楚14%和27%的区别。

别再用误解,伤害一个本就不容易的行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