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内塔尼亚胡公开致歉,以色列终于认识到攻击卡塔尔的严重后果

发布日期:2025-10-10 09:19 点击次数:173

内塔尼亚胡低头认错,坦诚自己之前确实低估了这次袭击带来的影响。连以方一些高层也承认,说当初没想到会造成那么大的后果,不仅没能打垮哈马斯,反倒把停火谈判搅得一团糟,更惹得联合国和多个国家纷纷谴责,结果陷入了一种被孤立的尴尬境地。

业内不会少说,觉得特朗普政府特别信赖卡塔尔,主要靠它来牵线调停加沙的停火。而且呢,美国在卡塔尔有中东地区最大的乌代德军事基地,盟友之间的信任出现了一点裂痕,美国为了保住局面,不得不出手推动以色列让步。卡塔尔手里的牌挺多的,作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的出口国,它还能掌握与哈马斯沟通的关键渠道,一旦暂停调解,沙特等八个国家立马联合起来施加压力,要求以色列撤军,支持巴勒斯坦建国,这让以色列不得不妥协。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次以色列能低头认错,其实也少不了欧洲的帮忙作用。

欧洲那些发达国家不少,国际上的话语权也挺有影响力。它们的态度,在许多国际事件中起着挺关键的作用。不过,过去欧洲一直紧跟美国的脚步,也是以色列的老伙伴。

不过,近年来内塔尼亚胡不断对中东的国家动武,自以为有美国撑腰,想打谁就打谁,基本上不太考虑国际规则啥的,信奉以武力解决问题。无视世界的谴责和和平的呼唤,无论是打加沙、伊朗、卡塔尔,还是叙利亚、突尼斯、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都是这样。

可是,内塔尼亚胡没想到的是,他在对卡塔尔动手之后,后果变得这么严重,整个世界似乎都联手把以色列孤立了。

以前呢,全世界都在为加沙人民的遭遇和以色列的各种作为发声,呼吁和平、谴责以色列的声音特别多,但欧洲嘛,多少有点怕美国的态度,虽然也在呼吁停火,但一直没有太多行动,动静不算很大。

不过呢,等以色列攻击卡塔尔一事一曝光,犹如投下一颗震撼弹,瞬间激起了全球的愤怒浪潮,欧洲的态度也一下子变得坚决起来,联合国安理会迅速反应,全部成员一齐投票,狠狠谴责了以色列的行径。

联合国的193个会员国里面,有157个都承认巴勒斯坦国啦。包括法国、英国、澳大利亚、葡萄牙、加拿大在内的领导人们,也都无条件地认可了巴勒斯坦国。这股势头可不是孤立的,比利时、爱尔兰的地方议会也纷纷行动起来,呼吁本国政府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在法兰西,从巴黎西郊一直到南部的小城镇,86个市政厅的旗杆上都飘扬着巴勒斯坦国旗。而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走上讲台的时候,却看到一片空荡荡的座位。

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上特别强调:“这周,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无条件地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个决定是在哈马斯10月7日发动恐怖袭击之后做出的。” 换句话说,欧洲作为美国的盟友之一,采纳这样的立场,完全出乎他预料之外。

不仅在谴责以色列的方面站在了欧洲阵营,这些国家在外交上不断施压、言语上不停搅扰,还是真动起了手来,采取了直接的军事行动和经济制裁措施。

意大利国防部长吉多·克罗塞托公开表示,要派海军舰艇为“全球团结船队”护航。而且,西班牙也加入了行动,不仅派出了搭载美国“宙斯盾”系统的F-100型护卫舰,还表达了全面保护的坚定决心。

这次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军舰联手进行护航,意义可不能小觑,被普遍认为是西方阵营和以色列之间的首次正式军事较量。

除了军事压力以外,经济制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9月10日,欧盟表示会采取更强硬的措施,暂停对以色列的双边援助资金,并中止《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中的贸易条款啥的。欧洲对以色列的贸易限制相当厉害,比如西班牙已经停止供应军火,还禁止以色列的船只靠港,土耳其也全面与以色列断绝贸易,甚至进行海空封锁。

据“政治新闻网”报道,欧盟是以色列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占据以色列贸易总额的32%。2024年,欧盟向以色列出口的主要产品包括机械设备、化工产品以及其他制成品。路透社引用欧盟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两边的货物贸易总额达到了426亿欧元。

可以说,欧盟的经济制裁确实给以色列带来了不少压力,连欧洲一些国家的工会都联合其他国家发声,准备拒载所有驶往以色列的货轮。

实际上,以色列的所作所为实在是有点过火啦,要是不让欧盟国家动一动,自己在支持乌克兰和所谓难民问题上的立场恐怕也就站不住脚了。整个欧洲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开始强化自己的引领作用和表达出更独立的声音。

以前,美国的立场差不多就代表了整个欧洲的态度,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以色列对卡塔尔的行动真是搞砸了大事,欧洲甚至在外交、军事、经济多个方面对以色列进行了打击和制裁。这一系列举措也让美国感受到不少压力,促使特朗普对内塔尼亚胡施加压力,还提出了20条内容的“和平协议”。说实话,二者之间的条件也算不错,以至于内塔尼亚胡愿意给美国个面子,顺便搞个折中吧。

随着欧洲的军舰驶向地中海,这次包括卡塔尔、沙特、土耳其、埃及、约旦、阿联酋、科威特和巴林在内的八个国家,竟然罕见地团结起来,集体要求以色列马上停火、停止驱逐行动,还要加快人道主义通道的开启,让联合国能带头推进加沙的重建工作。

可以看出,虽然卡塔尔是个非常小的国家,但它也是美国最铁杆的盟友之一,海湾地区最大的乌代德基地就设在这里。按理说,打卡塔尔就等于打美国。近年来,卡塔尔一直是中东地区少数几个坚持不站队、与各方保持一定友好关系的国家,既能和伊朗、沙特保持一定的联系,又能在支持哈马斯的同时,与以色列保持某种程度的关系。这种特殊地位,让卡塔尔成为中东乃至全球外交斡旋的关键人物,就像欧洲的瑞士一样,在中东起到了不能动摇的角色。

这小国既象征着强力机器,也象征着外交渠道,实际上,卡塔尔在中东的地位就像一块压舱石。以色列把卡塔尔这个偏喜欢搞外交谈判、像中东瑞士一样的国家打了个稀巴烂。美国的武器在以色列面前变得毫无用处,甚至连卡塔尔都保护不了,更别说其它国家了。

以色列攻打卡塔尔,代表着中东地区的外交调解体系也崩塌了,旧有的秩序土崩瓦解,阿拉伯国家纷纷想找个出路,谋求新规则,保证自己不成为下一轮炮火的目标。埃及曾建议组建中东版北约,共同抵抗以色列,但被美国 搅黄了。这下,白宫不让搞大一点的多边安全联盟,结果沙特和巴基斯坦倒是搞了个双边协议。未来,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很可能会跟着沙特和巴基斯坦走,加入这个安全合作圈子。

因为美国的信誉跌了个底朝天,带动美国武器的声誉也跟着受到影响,中式武器开始真正打入中东市场。埃及刚在西奈半岛部署了红旗9B,说明中东这边的安全合作逐渐走向联合化,去美国化的势头势不可挡。这也是为什么内塔尼亚胡竟然敢摇摆着向世界道歉,表现出那股敢于激烈挑战的姿态。

他不是担心卡塔尔,而是害怕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的这个趋势。最怕的是中东最终走向去美国化的格局,这种新局面对以色列可真是不利得很。

一旦旧的规矩倒了台,新秩序其实就悄悄地在孕育了。道歉,有用吗?大概用不了。做过的事,已经无法挽回了,很多时候就这样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