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郭汝瑰,最大红色间谍,国民党土木系十三太保之一

发布日期:2025-11-21 11:38 点击次数:59

最近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很火,剧中曾潜伏在国民党高层的我党优秀特工吴石将军,让观众们纷纷关注并怀念起来。其实,同一时期还有个人,他的名字也值得铭记,那就是郭汝瑰。

“郭汝瑰!没想到他竟是隐藏最深的共党间谍!”1949年,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听说自己最信赖的作战厅长在四川宜宾带着部队起义了,气得直拍胸脯,却也无济于事了。

早在一年之前,国民党的一位将军杜聿明就跟蒋介石透露说:“郭汝瑰这个人,既不贪钱也不贪色,家里的沙发都破破烂烂的。他很可能就是共产党安插进来的间谍。”

没想到蒋介石听了这话,气得跳脚大骂:“难道我们国民党的军官,都得是贪财好色之徒,才能证明自己清白不成?”这位被指“清廉得让人生疑”的国军中将,其实是中共打入国民党内部的顶尖红色特工——郭汝瑰。

1907年,郭汝瑰在四川铜梁一个有文化氛围的家庭里出生。他原本叫郭汝桂,是四川军阀郭汝栋的堂兄弟。受郭汝栋影响,他没有听父亲的话去同济大学学医,而是选择了去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军事。

那时候,黄埔军校第五期的许多教官都是中共党员,像恽代英、萧楚女这些人,在他们的熏陶下,加上郭汝瑰读了不少进步书籍,1928年5月,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但那时,蒋介石已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大肆清剿共产党人,郭汝瑰和组织断了联系。为了保命,1930年他前往日本,考入了日本士官学校。可仅仅过了一年,九一八事变就发生了,士官学校的中国学生都退学抗议,郭汝瑰也回到了上海。

他又用了别人的名字,考进了陆军大学第十期,还以头名的成绩顺利毕业。抗战打响后,他进了陈诚的十八军14师当参谋,因为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里表现出色,被陈诚看中,后来就成了土木系十三太保中的一员。

1945年抗战取得胜利后,郭汝瑰已然跻身国民党权力中心,先后被委以军务署副署长、署长之职,同时还担任国防研究院的副院长。但在国民党高层任职的他,看到官场里种种腐败现象,心里满是失望。

某天,郭汝瑰在军务署意外碰到了黄埔军校的同学任逖猷,又通过他找到了共产党员任廉儒。之后,在任廉儒的帮助下,郭汝瑰悄悄地和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董必武见了面。

董必武让任廉儒给郭汝瑰带话:“你想重新加入党组织,原则上没问题,不过得先经过一些考验。你去延安能做的有限,不如留在这儿,给党提供些有用的情报。”就这样,郭汝瑰开始在国民党高层里秘密工作起来。

郭汝瑰因军事能力出众,在国民党里一路高升。从1946年开始,他陆续当上了国防部第五厅的副厅长、总参办公厅的主任,还有作战厅的厅长等重要职位。

郭汝瑰的清廉风格成了他最安全的护身符。他日子过得简单,家里的沙发都是补丁摞补丁。蒋经国冷不丁到他家一看,桌上就几盘青菜,书桌上除了兵书就是战术记录。这种“穷酸样”反倒让蒋家父子对他更放心了。

郭汝瑰身为国防部作战部门的头头,帮国民党军队制定过不少作战方案。可他呢,却把这些超级机密的情报,一次次地送给了共产党,前前后后加起来,给的核心军情得有一百多回。

孟良崮战役时,郭汝瑰迅速把装备了美式武器的国民党七十四师参战消息传递出去,解放军因此改变了战斗策略,一举消灭了这支精锐部队,还击毙了师长张灵甫,让华东的战局发生了转变。

在淮海战役那会儿,郭汝瑰的作用特别重要。1948年10月的时候,国防部开了个作战会议,何应钦说要“守住长江就得先守住淮河”,打算把主要兵力都集中在徐州、蚌埠那块,找机会跟解放军决一死战。

郭汝瑰拟定的作战计划还没传到国民党军队那里,解放军那边就已经拿到了。更绝的是,他成功劝蒋介石改了主意,不守蚌埠了,转而在徐州周边打,这反倒让国民党军队在转移过程中更容易被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徐州“剿总”的副司令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始末》里回忆说:“觉得蒋介石和顾祝同完全是听了郭汝瑰那小子的,才把局面搞得这么糟。”

杜玉明好几次都怀疑郭汝瑰是共产党的人,还跑去跟蒋介石打小报告,但因为没有实打实的证据,最后只好算了。而郭汝瑰呢,他和另一位藏在国防部的共产党员刘斐,玩起了“你告我,我告你”的把戏,反而让蒋介石更信任他们了。

三大战役打完,蒋介石的主力部队几乎被打光了。这时,郭汝瑰又提出想回到党的怀抱,但中央觉得他若能前往大西南,等解放军进军西南时发动起义,效果会更好。

郭汝瑰借着作战失利的由头,辞掉了作战厅长的职位,主动请求到部队去当军长。到了1949年,蒋介石委任他为七十二军军长,让他即刻前往四川。

郭汝瑰上任后,立刻着手准备起义,他清除了军中的特务和反动人员,让自己人担任团级及以上军官,还设法从国防部申请来一个军的武器,把七十二军发展成了四川的四大主力军之一。

蒋介石专程飞到重庆安排西南地区的防御工作,期间特别接见了郭汝瑰,对其“部队整顿工作”给予了肯定,还提拔他担任二十二兵团司令官,让他直接统领三个军和三个独立师。

1949年12月11日这天,郭汝瑰带着一万多人在宜宾发起了大规模的起义行动,直接让蒋介石“死守大西南”的美梦泡汤了。台湾的报纸当时评论说:“一个间谍潜伏暗中操控局势,两军对垒胜负早有定数。”

新中国成立后,郭汝瑰的身份因为还要保密就没对外公布,他享受的待遇是按投诚过来的将领标准来的。后来,他先后担任了川南行署交通厅的厅长,还有南京军事学院的教员等职务。

1980年4月,郭汝瑰终于重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达成了他五十多年来一直期盼的心愿。

到了晚年,郭汝瑰召集了一批专家,一起编写了《中国军事史》和《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1983年的时候,这本600万字的《中国军事史》全都出版了,它补上了中国军事研究方面的一大块空缺。

1997年10月23号这天,郭汝瑰在重庆出了车祸,不幸离世,当时他90岁。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