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可以摧毁百万大军的大杀器,美国:乌军拿到西方真正王牌

发布日期:2025-07-25 03:10 点击次数:75

最近俄乌冲突打得越来越凶,美国直接甩出了集束弹药这个“大招”,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杀伤力巨大,但后遗症也够呛。我就从头到尾把这事儿捋一捋,讲讲集束弹药到底是个啥,美国为啥要给乌克兰这东西。

集束弹药听着就挺唬人,其实它就是一种“母弹”里装了一堆小炸弹的武器。扔出去以后,这“母弹”会在空中炸开,小炸弹像天女散花一样铺满一大片地方,然后落地就炸。设计这东西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对付大群敌人或者装备,一次性能干掉一大片。比如说,敌军扎堆儿或者有啥装甲车集群,它就能派上大用场。

但这玩意儿有个大毛病——不是所有小炸弹都能当场爆炸。有些会变成“哑弹”,散在地上跟地雷似的,过几天甚至几年还能炸。数据上说,集束弹药的未爆率一般在5%到30%之间,具体看型号和使用环境。这就意味着打完仗,那些没炸的小玩意儿会留下来,成了平民的噩梦。

历史上,集束弹药没少干脏活儿。拿越南战争来说,美国扔了1500多万吨炸弹,其中集束弹药占了不少。战后统计,光是未爆弹就弄死了4.2万多人,伤了6.2万人,好多还是小孩儿。老挝也惨,越战时美国扔了200多万吨集束弹药,至今还有8000多万枚未爆弹散在那儿,平均每年还有50到100人被炸死炸伤。柬埔寨、阿富汗这些地方也都有类似的“遗产”,让人一提集束弹药就头皮发麻。

再细说点儿,集束弹药的型号不少,像美国的CBU-87、BGM-109D这些,都是能覆盖几百平方米的狠角色。扔下去能把人、车、工事全炸个稀巴烂。但未爆弹这问题真没法儿完全解决,哪怕技术再进步,5%的哑弹率在那儿摆着,打一片地就得留下一堆隐患。

2023年7月,美国宣布给乌克兰8亿美元的军援,其中就包括集束弹药。这事儿得从俄乌冲突的战况说起。2022年2月冲突爆发后,乌克兰靠着西方支援打得还算硬气。到了2023年6月,乌军在顿巴斯搞了个大反攻,想把俄军赶出去,结果撞上了俄军修得跟铁桶似的防线。仗打了1个多月,乌军死了2.6万多人,丢了3000多件装备,进展却慢得像乌龟爬。

美国一看,这不行啊,乌克兰要是顶不住,俄罗斯就占上风了。于是他们决定下重手,给集束弹药开了绿灯。美国国防部说得很明白,这东西能帮乌军炸开俄军的防线,尤其是对付那些密集的步兵和工事。白宫的沙利文也站出来解释,说乌克兰弹药不够用了,集束弹药能解燃眉之急,还能挡住俄军推进。

具体点说,这次给的可能是M864型155毫米集束炮弹,里面装了72个小炸弹,能覆盖差不多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乌军拿这个对付俄军的堑壕和装甲集群,确实能打出效果。但这决定可不简单。美国自己法律里把集束弹药列为“违禁武器”,而且他们也没签《集束弹药公约》——这公约是2008年弄出来的,100多个国家签了字,承诺不用、不造、不卖这东西。美国没签,俄罗斯和乌克兰也没签。所以理论上,美国给乌克兰这玩意儿不算“违法”,但道德上就有点儿站不住脚了。

再说,美国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冷战时他们就给过不少国家类似的武器,现在不过是故技重施。但这次背景不一样,俄乌冲突牵扯太多大国博弈,美国这步棋走得有点儿冒险。

美国这一手一亮出来,国际社会直接炸锅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说集束弹药的危害太大,平民遭殃是迟早的事儿。人权组织也跟着喊,说这东西用一次,后患无穷,等于给乌克兰埋了个大雷。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的发言人玛尔塔·乌尔塔多还专门呼吁,赶紧停用这东西,别在哪儿都用。

老挝站出来说话了,他们可是集束弹药的“老受害者”。老挝外交部发声明,说自己吃过这东西的苦,看到有人还想用,实在是心有余悸。他们提醒大家,未爆弹的清理有多难,平民有多惨,连农业和经济都被拖垮了。老挝的数据挺吓人,全国40%的土地到现在还受未爆弹影响,农民种地都得提心吊胆。

美国的一些盟友也坐不住了。西班牙国防大臣玛加丽塔·罗夫莱斯直接说,反对给乌克兰这东西,不管啥理由都不行。英国首相苏纳克和加拿大政府也表态,不支持、不鼓励用集束弹药。北约内部都统一不了意见,可见这事儿多敏感。德国没直接反对,但也说得很含蓄,说希望大家都遵守国际法。

俄罗斯那边自然不会沉默。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骂得挺狠,说美国这是“侵略政策”的一部分,想把俄乌冲突往死里拖。俄国防部长绍伊古更直接,放话要是乌军敢用,他们也有更狠的集束弹药等着,必要时还能上核弹头导弹。这话一出,大家心里都咯噔一下。俄军手里确实有类似的东西,比如9M55K火箭弹,一发能扔300多个小炸弹,杀伤力不比美国的差。

集束弹药上了战场,肯定会让俄乌冲突更血腥。乌军有北约的卫星情报撑腰,用这东西能炸俄军的补给线、集结地,甚至后方工事,杀伤范围大,能打乱俄军的节奏。比如说,俄军在顿巴斯修了上百公里的战壕和雷区,乌军拿普通炮弹轰效果有限,但集束弹药一扔,能直接把人炸出掩体,效率高得吓人。

但代价也不小,乌克兰自己也得掂量掂量。乌军官员说得很漂亮,说不会在城里用,只打军事目标。可这话靠谱吗?战场上乱成一锅粥,谁能保证不误伤平民?再说,未爆弹也不会挑地方,战后留在地里,乌克兰老百姓得担多大风险啊。俄军那边也放话,说乌军敢用,他们就炸乌克兰的平民区,这仗越打越没底线。

军事专家算了笔账,集束弹药用完后,清理未爆弹是个大工程。拿老挝做例子,他们到现在都没清干净,每年还得花几千万美元处理这烂摊子。乌克兰本来就被打得千疮百孔,战后再多个未爆弹的麻烦,农业、交通、重建都得瘫痪好几年。尤其是乌东地区,本身就是重灾区,这下更没法儿活了。数据显示,乌东的农田本来就减产30%,再加上未爆弹,粮食安全都成问题。

再往深了说,集束弹药还有个隐患——国际援助可能受影响。欧洲有些国家本来就对这东西反感,要是乌克兰用了,他们可能会少给钱给物资,乌克兰战后重建的担子就更重了。

美国这步棋,摆明了不只是帮乌克兰那么简单。从冲突开始,他们已经砸了400多亿美元的军援,武器从步枪升级到坦克,现在连集束弹药都上了。说白了,美国就是想借乌克兰的手削俄罗斯,把俄军拖垮,国际地位也跟着掉。2022年,美国就公开说要让俄罗斯“付出代价”,现在这意图越来越明显。

但这也暴露了美国的“双标”。过去他们没少骂别的国家用集束弹药,说这东西不人道。比如2006年以色列用集束弹药打黎巴嫩,美国还批评过。可轮到自己头上,咋就变味儿了?俄罗斯逮着机会就喷,说美国这是赤裸裸的虚伪。国际社会也有不少人质疑,美国这么干,真的是为了乌克兰好,还是把乌克兰当棋子使?

还有个角度,美国内部也有压力。国会有些议员反对给集束弹药,说这会让美国在国际上更没脸。民间的人权组织也上街抗议,说政府这是“助纣为虐”。但拜登政府顶着压力还是干了,说明他们觉得战略利益比道德面子更重要。

集束弹药一上场,仗肯定打得更凶。俄罗斯说了,要是乌军用,他们就还击,而且手段更狠。现在俄军在白俄罗斯放了“伊斯坎德尔”导弹,还能带核弹头,这是在给北约敲警钟。万一擦枪走火,核战的风险可不是闹着玩的。普京签的那份法令,直接把核选项摆桌上,北约估计也得掂量掂量。

乌克兰内部也不太平。总统泽连斯基本来支持率挺高,75%左右,可用了集束弹药后,民调掉到了65%。老百姓不傻,知道这东西短期能打仗,长期是个祸害。乌东有些居民还上街抗议,说这不是救命,是把家变成“炸弹场”。基辅的智库也警告,集束弹药可能会让乌克兰失去国际同情分,反攻的合法性都被质疑。

往大了说,这仗拖得越久,越像个无底洞。俄罗斯经济被制裁搞得够呛,但还没崩;乌克兰靠西方输血活着,但国内也快撑不住了。集束弹药可能是压垮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到底谁先倒下,还真不好说。

美国给乌克兰集束弹药这事儿,真是个烫手山芋。战场上可能管用,但后遗症也够乌克兰喝一壶的。国际社会吵成一团,道德和人道主义的底线被踩了个遍。这仗打到现在,越来越像是没赢家的泥潭。乌克兰能不能靠这东西翻盘不好说,但战后收拾烂摊子,估计得几代人使劲儿了。你说,这值吗?

参考资料

张翚,尚鸿博,白海慧.集束弹药:令人生畏的战场利器[J].军事文摘,2023,(17):45-47.

#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