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降息难挽美国经济:居民拒绝购房企业停滞,美联储陷入困境

发布日期:2025-10-09 18:53 点击次数:137

最近大家都在热议美国的利率调整,普遍认为只要美联储一降息,美国经济就能再次走上正常轨道。

事实上情况没那么单纯,现在的美国经济就像一团乱麻,光靠降息这把刀,压根剪不了眼前的难题。

就业数据被动篡改,降息的传导路径断掉不说,通胀还成了个“老顽固”似的棘手问题,这三块拼在一块,搞得美国经济的迷局越来越难解开。

就业数据成“政治工具”?鲍威尔和川普的矛盾摆上台面

要搞明白美国的利率策略,得先关注美联储最关心的两个数据,也就是通胀和就业情况。

之前美联储一直聚焦于控制通胀,但现在明显开始偏向关注就业形势。按理说,只要就业数字不理想,就能找到降息的理由,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的就业数据竟然出了点“状况”。

前段时间,美国大幅下调了之前的就业数字,这一下把川普给激怒了,没多犹豫就把劳工统计局局长给炒了,换成了自己的人,EGANTHONY上台。

这位新局长也挺“会说话”的,刚一上任就公开表态,觉得把每个月的就业报告改成每季度公布也可以。

即便目前月度报告还没有停掉,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川普根本扛不住那些不太精彩的就业数据,毕竟这直接关系到他的选情,任期内就业数得“亮丽”点。

这就让鲍威尔头疼了,美联储到底是想压抑通胀还是保持就业稳定,现在想用就业数据来找个降息的借口,可要是川普非要把那些低迷的就业数字“美化”成一片繁荣,那降息的理由就没了。

要真是十月和十二月的商品通胀跟服务通胀接连上涨,鲍威尔可就真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挨气,难以招架。

得搞清楚,鲍威尔之前已经向川普低头过一次,承认美国关税引起的通胀其实只是“暂时性”的。

要是就业数据显示再被故意操控,意味着美联储的独立性就没法保证了。之前大家还觉得它能根据经济实际状况来调整政策,现在这信心岌岌可危。

现在看来,政治因素已逐渐牵扯进经济数据,搞得利率调控怎么还能真正反映出实际的经济状况呢?

降息传不动了?居民企业都不愿加杠杆,链条断在第一步

不少人认为降息简直就像“灵丹妙药”,只要把利率一调低,企业就愿意投钱,老百姓也会消费,整个经济就会跟着活起来似的。

现如今美国啊,就卡在这个关键点上了,好多啥都不敢再借了,没人愿意再搞杠杆了。

我们得先理清楚降息传导的正常流程,降完息之后,居民、企业或者政府得有人愿意借钱出去花费(也就是说增加杠杆),这样才能带动新的需求上升。

只要需求一上扬,企业就会考虑扩大产能、招聘员工;就业形势变好了,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又会反过来促进消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可现在这个链条从源头就断了,不管是居民还是企业,都提不起劲儿去借钱投钱。

先说说老百姓那边,加杠杆无非就是买车、买房。至于美国的房市,现在的情况咋样?

8月25号,美国商务部公布的7月房屋销售数据,年增长率跌到2024年10月以来的新低。

新房库存量直冲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要想把房子卖出去,估计还得再多等一阵子。

照理说,川普每天都喊着要降息,如果大家都觉得降息会让房价涨,那早就赶紧出手买房了。不过现在,连已经付了定金的都在大量取消合同,场面可真是出乎意料。

要么是觉得楼市还泡沫太大不敢出手,要么就是手头紧买不起,再加上不少人在之前买房时已经花光了积蓄,短时间内根本没有能力再扛一套房贷。

汽车销售也没多么火爆,通货膨胀让车价和保险费都飙得离谱,加拿大那边雷克萨斯的保险一个月能涨到500加币(大概2500人民币),普通人哪敢轻松转车?

继续看看企业那边,状况更不妙,现在美国的赢利都被前七大巨头牢牢拿在手里,剩下的493家标普公司,利润的增长速度都比不过通货膨胀,甚至还不如买10年期国债稳妥。

要是中小公司借钱搞扩产,挣的钱连还利息都不够,这谁还愿意挑这个担子?

今年年头,不少美国的小公司开始把核心地段的物流资产打折出手,连平常用来吃饭的这些家伙都在出售,可想而知,日子真不好过。

要知道,现在投资实体产业远不如买英伟达的股票赚得多,企业即便手里有钱,也更倾向于把钱投在股市上,而不是扩大生产或是招人。

在政府这边,以前碰到危机时,美国还能靠增加杠杆来救市,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次贷危机,都是用这种办法挺过来的。

现在川普推行“缩小政府”,反倒是想让政府减少杠杆,把压力转嫁到民众和企业身上。

可老百姓和企业都撑不住,这就变成死循环了,没人愿意再加杠杆,降息那点效果根本传不到基层。再这么拖下去,美国有可能就陷进流动性陷阱,利率降到最低也带不动经济了。

通胀不是“一次性”的?逆全球化下,美国躲不过长期滞胀

眼下绕不开的关键问题,是美国这通胀到底能不能降下去。很多人觉得关税引发的物价上涨是“一次性的”,撑过去就没事了,可他们没意识到,真正让人头疼的是逆全球化这个大势。

关税只算是逆全球化的一小块,像非关税壁垒、长臂管辖这类的问题,更是棘手得很,这些因素都在不断推高商品的成本。

目前显而易见的五大动向,第一,美元很可能会持续走弱;第二,人民币不会借贬值来输出低价货品;第三,逆全球化的趋势难以阻挡;第四,美国的通胀可能会长期保持在3%以上;第五,中国正积极缩减过剩产能。

这其实意味着,美国试图靠中国进口的方式来带来通缩、压制通胀,根本行不通。现在的中国,更加重视“新质生产力”的输出,而不是过去那种低附加值的廉价货物。想像以前那样靠外部输入来解决通胀的问题,基本不可能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服务行业的通胀,这块儿其实占了美国GDP的80%左右,一旦开启上涨的趋势,要想让它回落可就挺难的。

它跟老百姓的收入扯得很紧,要想压住服务业的涨价,几乎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美国经济走向衰退。

要是在特朗普坚持让美联储降息扩表,后果恐怕比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时还要严重,那时候很可能会出现持续10年的滞胀。

过去美国救市主要靠的是美元的信用和美债的信誉度,2000年和2008年资产出了点状况,但美债还能撑得住。

眼下,美债里头已经藏着泡沫,黄金价格一路上涨,根本就是最直观的证明,大家对美元和美债的信心在一点点散失。

川普提的减税法案其实也在暗中埋下隐患,对美债的长期稳定有一定的影响,还打击了美联储的独立性,动摇了美元的基础。要是继续这么折腾,信奉美元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少。

其实,在2023年初或者2025年4月,美国还有机会扭转局势,主动推动一次可控的经济衰退,提前破掉泡沫,这样或许还能维护美元和美债的信誉。

要是川普有那个胆量,或许还能带头搞一场可控的经济衰退,提前把泡沫戳破,搞不好还能维护美元和美债的声誉。不过,可惜他没那份勇气,两党也没人愿意站出来扛责任,毕竟,要是真发生衰退,搞到自己任期内,估计就得挨骂,好处全让下一任去吃了。

结果泡沫越吹越大,把该使的招数都用得差不多了,现在就剩降息、扩表这两招,还得靠军事手段出场,不过这方面也被咱中国的稀土牢牢掐住咽喉。

要是美国还这么死撑,结局很可能不经过衰退,直接掉进那个没法控制的滞胀坑里。

到那时,物价狂涨,经济却变得死气沉沉,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越变越贬值,企业也不敢放心招人,这才是真头疼的事。

眼下的美国经济就像走钢丝,一边是就业数字被政治操控,另一边却陷入降息传导难以打破的死局,还攥着那根会随时炸开的长期通胀“定时炸弹”。

试图通过降息来搞定所有难题,这种想法基本上就属于天方夜谭了。逆全球化趋势、垄断形势变得更激烈、货币的信誉不断下降,这些都是根本性的问题,不是单靠调个利率就能搞定的。

要是未来美国没有那种敢于一拼的勇气,主动接受可控的经济放缓,反而还继续靠印钞、造假数据来拖延,最后大概就躲不过流动性陷阱和长期的滞胀了。

这不光会影响到美国自身,还会在全球经济上引发连锁反应。

咱们能做的,就是认清这个趋势,早点打好准备,毕竟这全球化的大环境,哪个国家能独自扛得住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