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全国证券市场将迎巨变,两家券商竞争关系或解冻,历经两年终获批

发布日期:2025-11-24 13:49 点击次数:80

开头:

最近,股市里券商们都在忙着增发股票。中泰证券最近得到了证监会的批准,可以发行60亿的新股票。南京证券上个月也通过了50亿的增发审核。

这两家公司从2023年开始就忙活这件事了,结果一直拖拖拉拉,等了两年多才终于搞定了。

在今年上半年,天风证券完成了40亿元的增发,而东吴证券也在年末提出了60亿元的计划。不少人开始猜测,这是否意味着券商的再融资又变得火热起来了?

事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虽然表面上看,定增项目一个接一个地启动,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监管政策的新变化。今天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这股定增热潮中的深层含义,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明白券商板块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终于拿到了!

中泰证券这次60亿的定增终于迎来了好消息。作为2020年6月上市的券商,这也是它第一次进行股权融资,算是迈出了重要一步。

到了2023年中期,泰证券就准备好了应对计划,并且两次延长了计划的有效期限,这才坚持到了现在。

最初计划是,将超过25亿元的资金全部用于还债,这部分资金占了筹集总额的四成以上,剩下的钱则会投入到信息技术和合规风险管理上。

方案调整后,偿还债务的金额减少到15亿,剩余的10亿资金将用于两个新项目:其中5亿投资于国债和地方债这类低风险的证券产品,剩下的5亿则投入到财富管理中。

截至今年5月底,上交所的处理速度很快,整个流程也进行得很顺利。7月份他们回复了问询,到了10月份就发出了批复。

中泰证券在回应监管时提供了几项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上市券商的再融资平均规模约为88.8亿元,这占到了它们净资产的22.54%。

他们自己拥有的60亿元资产,只占总资产的13.99%,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他们需要融资是合理的。

今年上半年,营收达到了52.57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1%。净利润为7.11亿,同比增长了77.26%。业绩表现相当不错。

南京证券的五十亿增资计划花了两年多才走到现在这一步。到了2023年4月,首次公布计划时,二十五亿都用于证券投资业务,几乎占总额的一半。

才两个月,方案又改了。投行业务的资金从25亿一下子缩到5亿。现在,偿还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成了主要目标。他们打算投入不超过13亿。

去年七月份,公司的预案即将到期,为了延长有效期,公司组织了一次股东大会,最终决定将有效期延长了一年。

今年五月,这个计划得到了批准,但到了六月底又延长了时间。交易所之前也问过,为什么之前募集的资金还没用完,还要再次融资呢?南京证券解释说,截至去年六月底,上一轮增发的资金已经全部用完,主要用于补充资本和运营资金。

这家公司在2018年通过首次公开募股筹集了9.37亿元,到了2020年又通过定向增发筹集了43.75亿元。这次再融资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认为自己的净资本在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如果不补充资金,可能会被其他公司拉开差距,掉到后面去。

天风证券最近完成了上半年启动的40亿元增资计划,这个过程历时两年多才最终完成。

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次募款特别,全部由控股股东宏泰集团全盘包办。宏泰集团是湖北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实际控制人是湖北省财政厅。2022年10月,宏泰刚接手天风证券,年底就得到控股股东的批准。

在“国企背景”站稳脚跟半年后,天风证券就推出了增发计划。

那时候公司就说自己算是中型券商,要想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就得补充资本,毕竟扩展业务哪有不花钱的。

从资金的使用情况来看,20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和增加流动性,15亿元投入到财富管理行业,剩下的5亿元则专门用于投资业务,每一笔资金的用途都很明确。

今年年中,东吴证券才刚刚踏入定向增发的行列,其60亿的增发计划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7月下旬的一次临时董事会会议,拍板通过了一项重要方案。这次增发的参与者包括控股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以及和它行动一致的相关方,总共涉及不超过35个目标,计划发行14.91亿股新股。

这家券商经常通过股权融资来补充资本。自2011年12月上市以来,它曾在2014年和2016年进行了两次定向增发。之后,又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进行了配股,总共筹集了大约230亿元的资金。

这次60亿主要用于给子公司注资、偿还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公司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目前进展顺利,这个不会影响下半年的业绩。

很多人看了许多关于定增的例子后,认为券商的再融资可能会全面放开。但是,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的院长田利辉明确表示,这只是“有选择性的放宽”,并非完全放开的意思。

现在,监管的思路已经从以前的“限制规模”变成了“注重质量”。第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对资金用在哪里的控制变得更加严格了。

之前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指出,筹集的资金要专门使用,超出部分不允许用于日常运营资金或偿还欠款。

从几家券商的调整来看,这些公司都在朝“专注主业”方向努力。

中泰证券现在重视起财富管理了,南京证券则在缩小它的证券投资业务规模,天风证券则集中精力在财富管理和偿还债务上,大家都在谨慎行事,没人愿意拿钱去随意扩张自营项目。

打破关系僵局?

田利辉还指出,现在的监管机构会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深入检查,所以盲目扩大资产负债表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此外,还有一个明显的迹象是,融资主体开始出现明显的等级分化。

今年这4家券商的再融资中,除了天风证券,国泰、海通、国联和民生证券主要是为了进行并购操作。

今年看来,没有一家券商提出配股或发行可转债的计划,这与以往“能融资就融资”的做法大相径庭。

现在监管对大券商比较宽松,是不是?反倒是对小券商的风控要求更严格了。田利辉认为,以后优质券商主要靠增发股票来补充资本,而小券商就得靠发行债券来融资。分层管理的格局已经很明显了。

第三个信号是股东的支持变得至关重要。中泰证券的控股股东枣矿集团计划按比例认购,并承诺锁仓五年;而天风证券的控股股东则全额包销。

这些投资者真金白银的投入,显示了他们对公司长远发展的坚定信心,也让管理部门更乐意给予批准。毕竟有投资者背书,资金被滥用的风险自然大大减少。

券商的定向增发终于有了进展,这对行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马上就能赚到钱。大家看到这类消息时,不要只关注“获批”二字,还要仔细看看具体内容。

再来看看募集资金的用处,那些投入到信息技术、财富管理和风险控制领域的企业,其实是在夯实基础,这种长远布局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

如果公司还在靠借钱还债,或是投资方向不明确,就需要多加小心了。要仔细看看公司的基本状况,像中泰证券那样,业绩能够同步增长的企业,在融资后扩展业务就更有信心了。

最终还是要看在行业里的位置。那些净资本排名靠后的券商,即使借到了钱,也未必能跟那些顶尖的大公司比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