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赚钱能力超强的10个股票!年利润超20亿,净利率超过50%
发布日期:2025-08-11 01:17 点击次数:93
毛利率84%,净利率54%,军工企业真的这么会赚钱?
一个投行经理在群里发了这句话后,紧接着甩出了一张截图,是某家军工公司中报的核心数据,直接炸翻了一整个分析师圈。
这家企业不是在做军工,是在做印钞机吧?
群里瞬间热闹起来,几乎所有人都开始翻自己的模型,看是不是漏掉了什么。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一个老分析师语气低沉地回了一句,这毛利率,怎么跑得过审计?
真是军工板块的通病。
有人跟了一句,军工股的故事,从来就不是讲现金流的。
这句话,像是给一场狂欢泼了一盆冷水。
事情的起点当然不是一张截图。
整个8月,军工板块的高盈利能力已经成了舆论场里的高频词。
那些毛利率动辄70%、净利率轻松超过40%的公司,财报一出来,几乎所有人都在说它们赚疯了,但只有供应链的人盯住了另一个数字应收账款的增长。
有供应商在朋友圈直接吐槽我们不是给军工企业供货,是给它们免息贷款。
这句话,甚至被某券商研究员拿去当了报告。
从净利润到毛利率,这些企业到底赚了多少?
公开财报里,中创股份的毛利率高达84%,净利率54%;佳驰科技的净利率49%;中简科技和光启技术的净利率分别是44%和42%。
一位基金经理开玩笑说,我家楼下的便利店都没这么挣钱。
但这些数字看得多了,圈里也有些人开始冷静下来现金流能撑住吗?
应收账款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问题很快就浮出了水面。
一场内部会议的纪要里,军工领域某上市公司高管直接承认,过去两年,他们的客户付款周期不断拉长,导致应收账款规模迅速扩大。
目前看,应收风险还在控制范围内,但确实需要更加关注。
他说得算是小心翼翼,但供应链的情绪早就绷不住了。
资金拖欠已经变成了‘行业化’,不拖款的客户是少数。
一个零部件供应商私下讲得更直接,你敢催,就别指望下次再有订单。
矛盾最尖锐的时刻,出现在中报发布后的一个星期。
一些供应商开始在群里贴截图,开了一场比惨大会。
有订单规模超过千万的企业,资金拖欠超过半年;更有一些小供应商,因为拿不到货款已经彻底停工。
有人吐槽,他们毛利率再高,账上连现金都不多,还不是在吃我们的血?
这种声音很快就传到了二级市场,几家机构甚至开始调整模型里的现金流参数,把军工股票的估值直接下调了一个档次。
当然,也不是所有问题都会被摆上台面。
军工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是个老问题,但没人愿意真正碰它。
一位熟悉军工政策的行业人士告诉我,这里面牵扯到很多特殊的客户关系,付款周期受制于上游。
你可以说这是拖款,但也可以说这是‘特殊采购模式’。
风险是真的,但问题可能并不是企业自己的。
这种情况下,现金流压力是结构性的,外界的预期还需要适当调整。
但这个解释,并不能化解供应链上的火药味。
一些中型企业已经开始行动了,有人直接去找地方政府,要求协调资金补偿;还有人试图修改合同里的付款条款,试图把拖款周期缩短到三个月以内,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你没得选,军工订单的利润太高了,砸了也没人会放弃。
一位供应商老板说得很坦白,老实说,拖款这事,大家心里都清楚,但利润还是能覆盖风险。
军工板块的故事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它太会讲故事。
财报数字漂亮,市场预期高涨,但资金链的现实却是另一个维度的事情。
投行里的人早就习惯了这种拉扯感,一位研究员甚至笑言,军工股的模型从来不带情绪,全靠想象力撑着。
这话听起来像是玩笑,但实际上却很残酷现金流确实是个问题,但没有人愿意为此彻底打翻军工板块的估值逻辑。
一个更大的变量正在悄悄酝酿。
某券商的二级市场群里,有人贴出了几家公司的融资公告截图,显示它们正在寻求大量短期贷款来缓解流动性压力。
这才是问题的源头,现金流撑不住,最后还是要靠融资。
群里的分析师讨论了很久,有人说这只是暂时性调整,但也有人直接说,军工板块的钱,赚得是好,但欠的账也是真多。
这句话被转发了十几层,几乎所有看到的人都陷入了沉默。
未来的风险,谁都看得到,但没人能给出答案。
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故事还在讲,资金压力的现实还在压,但军工板块的股价,依然在高位徘徊。
有人说这是一场拉锯战,也有人说这是个定时炸弹。
但没人知道,谁会是最后一个接电话的人。
本文致力于弘扬社会正气,无任何侵犯版权或肖像权的意图。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协商处理。


将军孝心引爆乌俄舆论战


对辊破碎机两辊转速不同步会怎样?这个细节太关键!


篮坛炸锅!男篮84-76横扫荷兰,2人表现超预期,但也暴露1


单轴胶体磨工作原理


从“小雨”到“暴雨”:尤浩然演艺之路的跌宕与人生启示


明星同款卖断货背后 这款游戏藏着真正的潮流密码
